【案例】行业“潜规则”谁来打破?

【案例】行业“潜规则”谁来打破?

【百姓心声案例】

编者按:三聚氰胺、蒙牛OMP、广州瘦肉精,这些在业内只做不说的公开秘密,即行业潜规则。中国消协与各地消协正号召消费者一起来“挑战行业潜规则”。实际上,当大家都诚实守信的时候,那个不守信的就会自动被市场淘汰。所以,行业潜规则不是可不可破,而是愿不愿破、由谁来破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法律界人士炮轰潜规则

刘俊海:行业潜规则的三张“温床”

(受访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

行业潜规则广泛存在于强势行业中,比如银行、电信、民航、医疗等。在传统的服务业也较为普遍。

潜规则的形成首先是因为行业没有起到纠偏的作用。这些行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对国际惯例进行“选择性移植”。有利于自己的就引用国际惯例,不利的就称是不符合国情。

第二是计划经济的“制度记忆”还残存在社会中。企业尤其是大国企有“政府呵护”,消费者根本没有抗衡能力。媒体对企业也是网开一面,虚假广告泛滥。

第三是司法环境较差。消费者权益被侵犯,如果法院能够提供好的“司法裁判产品”也能打破潜规则,但我国的法院太容易受到主管部门和经济利益集团的干扰。

打破潜规则首先要构建法律体系,提升消费者地位,打造对消费者友好的法律环境。对政府来说,要对消费者倾斜,不要让消费者和商家“拔河”,要创造环境让他们共赢。其次,行业需要转变观念。企业的竞争法宝是“善待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消费,这才是最好的营销策略。

浦志强:官员、媒体、法官都要讲点良心

(受访者为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从现有的法律体系来讲,消费者的权利其实并不微弱,只是权利的实现非常困难。

以我曾代理过的医疗美容的“奥美定”受害者和富华的诉讼为例,消费者遭遇了医疗美容界太多的潜规则。该行业潜规则的形成,和某些政府官员、媒体、法官的纵容也不无关系。消费者挑战这些潜规则需要极大的勇气。

我认为不需要无原则地膨胀消费者的权利,只要在消费者和经营者权利之间确立一个合理的边界,比如加重经营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代价,对恶意损害人民健康的经营者进行高额惩罚性赔偿,足致其倾家荡产,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