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行业“潜规则”谁来打破?(4)

【案例】行业“潜规则”谁来打破?(4)

“管住屠宰这把刀”

众多业内人士指出,“注水肉”的长期泛滥和管理上的漏洞不无关系。

虽然在定点屠宰厂驻有隶属于农业部门的动物卫生检疫人员,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无“注水肉”相关规定,检疫员不需检查注水肉。因此猪、牛在进屠宰厂前可能已注水,有的屠宰场甚至在检疫员眼皮底下注水。直到肉进入流通领域,工商部门才有权来监管。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所长王序茂指出:“政府监管的部门越多,漏洞也就越多。对肉类,美国是由农业部完全掌管,日本则全部由厚生省管,而且是一管到底,追究到底。”

如何改变这种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冯平在提交给两会的“改革监管机制,保障肉品安全”提案中认为,应“将动物检疫、屠宰管理和流通市场管理三大块的监管体系无缝连接并完善”,应建立一个全国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国家局),实行垂直领导。

王序茂还指出,现在各大中城市屠宰厂过多,屠宰量不足,恶性竞争必然导致厂家为屠宰客户争相“注水”。“屠宰企业仅为屠宰客户提供服务,不承担产品的质量责任。这就形成了肉类安全问题的极大隐患。”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说。他介绍北京和广东东莞的屠宰制都已不是“代宰制”,深圳也在改革。

对此,冯平在提案中认为,应“全面取消代宰制、明晰屠宰场对其产品的责任”,“出台屠宰法”。为了限制屠宰厂过多,他还认为,应把屠宰行业的审批权限在国家和省级,并提高准入门槛。

【启示与思考】

有人戏称,“三百六十行,行行潜规则”,基于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号召消费者一起来“挑战行业潜规则”。

“挑战”一词已说得很清楚,面对无处不在的行业潜规则,消协和消费者只能作为相对弱势者,向潜规则发出自己的挑战,却无力打破。众所周知,消费者不可能每个人都像央视3•15晚会所揭露的那样,上演“无间道”,深入行业内部曝光诈骗事实。一来代价太高,成本太大,普通百姓根本承担不起;二来作为消费个体,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穷尽所有行业的潜规则。作为消费者维权组织的消协,虽然具有半官方的背景,但行政权力的缺失使得其更多时候也只能配合执法部门,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所以当下很多维权人士积极呼吁,应赋予消费者协会执法权,让其在维权过程中不只是“调解”,还可以就纠纷、投诉自行“裁决”。

无可否认,给消协扩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某些争端,但不可能打破所有的潜规则。因为眼下的行业潜规则有些已经和官场的潜规则不谋而合,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无济于事,更何况消协说到底还只是一个民间组织。

如何打破?加强市场外部的监管,为市场内部塑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经营环境无疑是有效良策。然而外部监管的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很多行业潜规则不仅仅掺杂着市场利益,还与部门利益脱不开关联,正是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下,行业潜规则才盛行不衰。

以三鹿奶粉为例,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业潜规则在业内已是公开秘密。然而在得知“问题奶粉”的报告后,地方政府并没有及时处理上报,而是有意瞒报,这种“护短”的心理不但是对行业潜规则的纵容,也容易引发人们对潜规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内幕的猜测。至于今年两会上,质检部门有关领导“早知道牛奶里加东西”的表态,则赤裸裸地暴露了“明知而不作为”的监管漏洞。

事实上,有了外部的强势监管,才会有内部的良性竞争。而一个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市场,所谓的行业潜规则也就会自取灭亡。道理很简单,当大家都诚实守信的时候,那个不守信的就会自动被市场淘汰。所以,行业潜规则不是可不可破,而是愿不愿破、由谁来破的问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