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迎亚青百日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正在进行中。重点任务是:加强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加强重点品种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深入排查重点场所及重点人群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对涉及亚青会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亚青村及运动场馆周边等的食品安全隐患,要严加排查;加强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小餐饮治理整顿。
亚青会期间,亚洲45个国家(地区)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超过3500人,来宁国内外重要宾客近1000人,境内外媒体记者约550人,对安保工作是个巨大挑战。其中,食品安全压力也特别大。山东潍坊毒生姜事件余波还没散尽,“山东南菜园”苍山县又发现国家禁用高毒农药被菜农“使劲用”。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都警示我们,保卫“舌尖上的安全”来不得半点大意。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需要向北京奥运学习。
北京奥运食品供应涉及全国22个省区市,食品原材料供应品种多达1020种,共有428家食品供应企业,为36万运动员、官员、工作人员、媒体记者及超过1000万人次的现场观众提供了餐饮服务,食品供应合格率达到100%。南京亚青会期间食品安全任务虽然相当重大,但与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任务比还只能算“小弟弟”。北京奥运能做到“万无一失”,南京亚青更应做到“万无一失”。
北京奥运能在食品安全上“万无一失”,主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制度健全,二是执行到位。比如建立了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落实原辅材料把关、成品出厂检验等环节监管;食品运输配送运用GPS定位系统、电子签封系统;在餐饮服务环节,建立了餐谱和原材料备案制度、食品留样制度,杜绝一切隐患;强化技术手段和装备,启用移动实验室和便携式快速检测箱,建立快速反应毒物数据库。而且,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到餐饮,成立了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公安2000多人组成的食品安全保障队伍,实施全程监控。还成立了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随时通报情况、沟通信息、解决问题。
几乎每起食品安全事件,都和“监管不力”有着必然联系。谈到“监管不力”,许多人又会怪“多头管理”。其实,“多头管理”虽易出漏洞,但如果真能做到组织严密、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就能“防患于未然”。相对于健全制度,是不是能做到“守土有责”,也更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学习北京奥运靠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更要在执行力上向北京奥运学习。执行规定不打折,制度效用才能最大化。以制度打造无缝衔接责任链条,以全程督查和严格问责强化责任,把迎亚青百日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定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以筹办亚青为契机提升食品安全保卫能力,也是最大的“办亚青惠及民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