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张静:一朵花富了一方百姓——“花乡”的特色振兴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召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哪里呢?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也作出新的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怎样才能实现产业振兴?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这个“土特产”又是怎么回事儿?

接下来,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个“土特产”。“土特产”与“花”有关。世界花卉大观园位于丰台区草桥村,是一座以展示花卉科技、花卉文化为主的都市园林。每逢节假日,那里都会推出一系列与“花” 有关的主题活动,比如,牡丹文化节、花潮汉服节等,吸引人们观光打卡。就是这样一个园子,成为丰台区聚焦区域发展、探索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那么,丰台区是如何依托这些花,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呢?下面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一是把握“土”的实际,因地制宜盘活资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做好“土”的文章,关键就是要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从实际出发抓好发展规划。

在北京,一提到“花卉”,多数人都会想到丰台的“花乡”。千百年来,得益于永定河的奔流冲击,丰台“花乡”一带形成了优越的花木种植条件,特别是“花乡十八村”以花卉种植和民间花会表演著称于史。据历史记载,丰台花木种植始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过去,这里主要是为宫廷供花,经过多年的发展,“花乡”各村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花卉种植特色。进入新时代以来,“花乡”花卉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一系列花卉市场在“花乡”地区诞生,鼎盛时期,这里的花卉展销商多达1600多家,花卉交易占全市交易总额的75%以上,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现代花卉产业集聚区。

2017年开始,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这次行动中,很多花卉市场被关停了。面对这种情况,丰台区立足服务首都功能,科学处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的关系,统筹腾退空间资源,做好“腾笼换鸟”大文章。先后启动花卉市场、花卉展销厅的改造升级,打造花卉创意园、花卉嘉年华艺术中心,在服务、标准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消费者可以在舒适优雅的环境中购物,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室内花艺设计、环境景观布置、花卉植物问诊、插花艺术沙龙等多元化服务。就这样,既打开了眼界视野,又整合了资源要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丰台区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又合理用好资源,在城乡融合中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与功能格局优化提供了资源支撑和保障。

二是发挥“特”的优势,聚焦聚力培育特色品牌。对于“土特产”的“特”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这项工作,北京市高度重视,紧锣密鼓推进。《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提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升行动,通过融合带动、品牌驱动、服务推动聚集发展,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宣讲家网编辑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