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应跳出“三农”抓“三农”(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应跳出“三农”抓“三农”(3)

随着城市化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驻到城市,与城市居民共享居住、生产和生活环境,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高与农民工享受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是两个概念。现实情况是,进入到城市的农民工,虽置身于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环境中,但他们多数人被排斥在城市公共服务之外,很难享有与市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在城市市区的发展进路不是如何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而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城市公共服务惠及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保证他们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生活,并促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市民。

以上四个基点中,农村城镇和城市郊区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点。一方面,农村城镇是农村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和人口聚集的中心,而城市郊区是城市化推进的直接获益者,各方面条件都优越于农村村庄。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重视,他们获得的公共资源比较多、发展快,公共服务容易与城市对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难度不大。另一方面,农村城镇和城市郊区的居住成本和生活成本低,并且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此居住,甚至也有一些城市居民因城市病的恶化而选择到农村城镇或城市郊区居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两个地方很可能成为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相比较而言,农村村庄和城市市区是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难点。农村村庄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差别大,加上居住环境千差万别,试图使“老、少、边、穷”地区的村庄公共服务与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郊区的公共服务同步提高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的农村,虽然受到省市财政的支持力度大,但也因农村公共服务所处的境况复杂,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面临着诸如农民集中、村庄兼并以及重新调整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布局的棘手难题。城市市区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让两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享用城市现有的公共服务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虽然近几年,各地政府加大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力度,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况。但毋庸置疑,农民工,虽然一些城市将他们改称为新市民,他们仍然徘徊在城市体系之外,几乎得不到城市人享有的公共服务。就现在的情形看,让城市社会接纳农民工及其家属、子女,并使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路还很遥远。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农村城镇和城市郊区更方便发展公共服务事业,也不能因为农村城镇和城市郊区居住人口越来越多,更不能借口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发展公共服务条件复杂,以及抱有进城农民享有城市市区的公共服务只是时间早迟的幻想,就混淆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村庄、农村城镇、城市郊区和城市市区四个农民居住区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既要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和城市郊区的公共服务,又不能忽视农村村庄和城市社区中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需要“四轮驱动”,共同发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