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论文显得另类”才是一个怪圈

“不发论文显得另类”才是一个怪圈

摘要: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讲述医院囧事、生活趣事而在微博上走红。(6月11日《新京报》)  考试制度是学生的标准,科研论文是评职称的准则。学术评价是重要,但是一味的追求没有实践经验支撑的学术论文,这才是一个怪圈。

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讲述医院囧事、生活趣事而在微博上走红。6月8日晚9时,“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发布微博消息,宣布“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现在对医师的评定、评价体系以科研为主。于莺认为自己有临床能力,但没写SCI文章、科研的天赋。科研这条道路可以有,但不可以是评价医生的惟一道路。(6月11日《新京报》)

考试制度是学生的标准,科研论文是评职称的准则。在这样的体制内,升职加薪是靠论文;拿文凭毕业证也是靠论文。写作,仿佛成了一个制度内生存的必须技能。但是,真正的实践技能却受到人们的忽视,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要实践起来却是相当难。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不但不公平,而且也抹杀创造力。

医生一直被认为是白衣天使。但是,现在有多少医生是抱着救死扶伤的信念的?屈指可数。改善现如今不完善的医疗体制不是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为了在体制内的医院里能够升职加薪,一切重点都放在科研论文、SCI文章上面。试问,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本应该战斗在第一线,救命治病的医生,把时间都贡献给了论文,那还有什么时间来做到“医生”这个职称所要求的职责?体制不合理的绩效制度,打败的不只是医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有医德的医生进行医疗创新的尝试。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刻不容缓。

在先由的医疗体制下,有差异就会有特权、有特权就有不公平。但是,要把这种不公平降低到最下,是整个社会意识观念的提高。世上没有完全相通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有的人论文写的好、科研成果能够发表,也许能说明其文字功底过关、会考试。但是,真的实践技能和努力程度却没人看到。很多人相信,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这是谬论。不付出一定不会有回报,但是付出了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古人曰: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只是自身的努力,还有环境的影响,以及一部分的运气。“公平”这个词儿本身就不公平。

能够勇于走出体制外,是一个不小的尝试。同时,也是医疗创新的进步,至少有人敢或是推动医疗制度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默认、将就、顺从,看着公立医院的漏洞,从中谋利。医生应真正的为民谋福,而不是忘记了自己肩上的职责。学术评价是重要,但是一味的追求没有实践经验支撑的学术论文,这才是一个怪圈。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