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怎样才算成功

公车改革怎样才算成功

6月13日,中国网有篇文章颇为吸引眼球,说日本东京墨田区有3500名公务员,但是只有4辆公车,区长骑车上下班。这层意思只是文章的一小点,更多的是说区长的权力是如何被关进了制度的铁笼。

其实,单就人家的公车而言,就够我们羡慕不已的了。我们不是要实现“中国梦”吗?如果我们的公务员别说3500人有4辆公车,就是350人有4辆公车,就够我们幸福晕了。

从1998年大庆市车改开始,偌大一个中国,敢于车改的地方寥寥无几。大庆车改开创了货币化车补的路子,处级与科级干部相差10倍,从1500元到150元,结果很快就无疾而终。2008年辽宁弓长岭区车改一年多,因为党政一把手每年补贴8万元成为天价车补而偃旗息鼓。再后来,就是杭州2009年开始的车改,走的也是货币化车补之路,但因为副厅级官员月补2600元不是天价被认定为“杭州模式”。总的来看,货币化车补基本是车改的主要内容。

我们不得不问:货币化车补就是车改的成功之路吗?

没有欧美日的公车镜子照着,我们官员的职务消费不论多高似乎都是正常的。前苏联的模式被我们拿来,一些改掉了,一些保留了,比如以公车为代表的职务消费。岂不知,我们为官员量身制作的“自留地”越来越不合时宜,已经成为欧美日的笑料。什么叫特权?这就是,按照级别,工资该长的长了,你凭什么为官就得有专车?就可以公车私用?没了专车,就得货币化车补?货币化车补本身就是个错误。

货币化车补的一个恶果就是,一些地方打着车改的名义,“卖公车领车补”,公开做着集体分肥的勾当,完全置公众非议于不顾。比如,杭州还美其名曰节约了财政开支,简直让人耻笑。不错,你是把每辆车每年的10万元左右的费用讲了一半,可是但凡公务员人手一份的车补,统算下来,又是多少钱呢?公开了么?接受监督了么?

所以,什么样的车改才算成功,这本来不是问题,可是看看货币化车补大有被肯定的倾向,这又是个大问题。东京墨田区3500人4辆公车这面镜子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一,350人4辆公车就够脸红的了;二,货币化车补见鬼去吧,纳税人不答应;三,公车只能公用,谁私用谁下课,严惩不贷。

有网友戏谑:“日本太过分了,区长还不如咱们的村长!”“日本无耻,专打我们的脸!”“怪不得日本的经济陷入了迷失,原来如此!”戏谑的背后是强大的民意,鱼离开水就死了,水没了鱼依然是水,禁不住弱弱地问:我们成功的公车改革还要到什么时候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