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会新大楼位于台北大直捷运站口,刚出站就赫然见到一栋雄伟的新型建筑,外型像一只木船、天灯帷幕,前方有座小水池,建筑外墙是阿里山神木的造型。在大直站附近古旧的街道和建筑群中,这栋耗资7亿新台币的办公大楼格外引人瞩目,它已成为这一带的新地标。
此前海基会长期租用台北市敦化北路、民生东路口的国泰金融大楼,办公环境十分陈旧,空间也很狭促,连档案都没有地方存放。
海峡两岸呈现出新格局后,海基会服务量成倍增长,为了适应新形势,海基会决定筹建办公楼,该办公大楼的建设获得了台湾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设经费很大部分来自工商界的募款。
2012年4月份,海基会搬进新楼,办公环境很现代化,对海基会秘书长高孔廉的采访就在一个很大的会客厅进行。
台湾要员在谈及大陆事务时,大多发言保守而谨慎,但高孔廉却直言、敢言。“他是一个比较性情的人。”海基会主任秘书万英豪博士说。
2008年5月26日起,高孔廉开始担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他是台湾当局官员中最典型的精英成长路径:他的祖籍是福建省闽侯县,在台湾读完大学,赴美留学,获得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学成返台,先在“中央银行”工作,并在私立东吴大学任教,然后进入到台湾政务系统,在“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和“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两个部门担任要职。
他在两岸事务上有着丰富经验。1988年对大陆工作草创之初,他即担任“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副执行秘书”,全程参与“陆委会”及海基会的成立,任职“陆委会特任副主委”时,与马英九共事并建立起深厚情感。
在海基会服务期间,他负责两岸协商与谈判,其出色表现获得马英九的高度肯定。
现在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如何用化解目前“不对等”的现况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2月,他也曾呼吁,台湾应该放弃政治偏见和防备,解决两岸投资“不对等”的问题。
高孔廉认为,未来两岸发展有四个重要方向,包括两岸关系定位、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政治议题协商、互设办事机构。
据台湾媒体推测,高孔廉极有可能成为台湾首位驻大陆代表。
形式与实质上的“不对等”
经济观察报:根据台湾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大陆到台湾的旅游者、来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专业团,已经大量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高孔廉:那是一定的。但我认为,目前大陆来台的总人数还不够,目前两岸间还是存在一些人为限制,两岸通航的班次也不够,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以后来台人数至少还要加一倍。
现在大陆到台湾的文化经济参访团不少,但凡到台湾,他们大多会到海基会拜会,我们这里每个礼拜起码要接待四五个团来拜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