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了依法治国的问题,充分表明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重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也是经济发展活力的基石。世界银行曾经作了一个研究,结果显示,法治程度可决定一个国家57%的无形资本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出法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要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我们国家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和规章是由行政机关负责执行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最重要、最关键的领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并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各级政府来讲,这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正确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我区同全国一样,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全区上下正在积极推动新一轮发展,这也迫切要求各级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保障和促进新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由行政机关的宪法地位决定的,各级行政机关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主要任务就是执行法律。依法行政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结论,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权力机关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法律。行政机关落实执政为民的宗旨,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宪法地位和法定职责,明确“我是谁”、权力从哪里来、权力的界限在哪里,自觉依法行政。
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我们国家的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遵守和执行法律就是贯彻党的主张,就是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讲,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高法律意识,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树立法律信仰,对宪法和法律要有敬畏之心。
要树立职权法定理念。我们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包括工作程序,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或法律原则要求,必须认真掌握和自觉落实这些规定,真正让依法办事成为一种习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克服法律工具主义思想。法治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我们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法律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
三、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这就是对依法行政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具备按照法律的逻辑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合法性当作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前提。
程序正当是法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实体正义的保障,是行政效率的保障。要充分认识按程序办事的重要性,依法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养成按程序办事的习惯。这也是我们是否具备较高依法行政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建设法治政府,还需要强化各级行政机关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会议上都强调,要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责任是政府权力的核心,是政府属性的本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职责本位”观念,履职尽责、勤政为民。
强化政府责任需要制度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这也必然包括责任机制。一个法治的政府、负责任的政府,主要体现在法律责任机制上。所以我们要完善政府责任制度体系,并且要切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有效保障各级政府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