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刘万清的“权力寻租”(3)

【案例】刘万清的“权力寻租”(3)

同期,湖南省还成为全国监狱布局调整的6个试点省之一。调整的缘起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防止监狱关押的犯人破坏新生政权,绝大多数监狱建在远离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的边缘地区或山区,但这既不利于服刑人员亲人探监,也不利于社会组织开展帮教活动,还让管教干部的家人就业和子女上学颇为不便。

考虑到这些因素,在监企分离的同时,监狱布局的大幅调整也在我国同时启动,许多监狱得以从僻远的乡村搬到城市。

2003年年底,湖南正式启动这项工程,新建长沙星城监狱,迁建衡阳湘南监狱,改建14个省属监狱、7个市级监狱,撤销6个监狱,总投资额达6.97亿元,使全省监狱的监管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此时的刘万清政绩日显。除监企成功分离外,媒体报道显示,司法部对湖南调整监狱布局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湖南的监狱布局设计是最好的”。2003年和2006年,全省还实现了“零脱逃”。

刘的声望因此渐至顶峰。内部人士看来,这个身材魁梧、相貌威严的“掌舵者”,思路清晰,魄力强,监狱系统都很服他。

【启示与思考】

刘万清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刑罚执行腐败”方面。

作为管理罪犯的专职场所,罪犯越狱是一种最严重的事故;而以刘万清为代表的一些监狱干部,却演绎出一种风险小、几乎不露痕迹的“另类越狱”版本。除监狱执法之外,作为监狱的中高级领导还拥有人事权和监狱建设方面的权力,这和其他所有具有权力的机关一样具有寻租的空间,也是某些地方的监狱中高级管理人员腐败的新领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