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服务体系 推进管理创新(2)

建立服务体系 推进管理创新(2)

核心提示: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林风景名胜区所在地,距昆明78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人口24.2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34.7%,辖6镇1乡,有基层党委16个,党总支120个,党支部670个,党员10558人。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群众认可。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以便民和利民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办事手续由繁变简,办事效率逐步提高,代办项目越来越多,真正做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自“为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以及其它群众需要办理事项共12405件,已办结11971件,办结率达96.5%。在已办结的事项中,咨询服务事项8738件,办理信访及稳定工作1556件,调处矛盾纠纷598件,解决突发事件121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0件,解决其他事项838件。“中心”共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了村级“为民服务站”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件695件,各为民服中心(站)为群众解决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让群众得到了真正实惠,使干部强化了服务意识,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是社会认同。通过组建为民服务队,加强为民服务队作风建设,变“让群众跑腿”为“替群众跑腿”,有效避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通过实行限时办结,有效制止了办事拖拉,提升了服务质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全县共开展民情恳谈20737次,收集民情民意20534件。通过恳谈,加强了信息传递的公开透明,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使各级“为民服务中心(站)”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是组织认定。由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均能从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组织督办的难点入手,切实做好服务农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和谐工作,为民服务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近年来,其他县市区、甚至一些省外的兄弟单位都曾到石林县做过交流探讨,《新华内参》等也曾做过专题报道。2010年8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同志到石林县各乡镇指导检查工作,对石林县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给予了肯定。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石林县为民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

四、探讨与评论

从为民服务中心的设立到为民服务体系的全面建立,石林县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为民服务体系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深入人心,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改革深入推进。总结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是关键。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了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服务站的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二是规范承诺服务体系。深入贯彻执行省“八条禁令”和县“三条禁令”,强化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机制,实行公开服务承诺制、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大力倡导“五办”作风,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构建监督检查体系。通过开展定期督查督办,不定期明查暗访,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组织监督,有效促进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是方法。一是整合党政资源,强化场所建设。多渠道筹资改善现代办公服务条件,基本做到了“六个有”: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清楚的为民服务卡。二是整合人力资源,突出服务效能。进一步健全了由党委书记担任为民服务中心主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全体干部职工进入为民服务中心的领导机制,广泛组建了为民服务工作队,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到为民服务中来,壮大为民服务力量,实现了互动式服务。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立足实际,把社会各界力量组织起来,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服务。近年来,县委组织部整合县扶贫办、县农村信用联社资源,启动了“一对一结对培养”活动。通过开展“村书记论坛”、“村务面对面”、党建信息“直通车”等活动,搭建起了村级组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三)推行“三式一化”,再造服务流程是载体。一是推行“一站式”,提高服务效能。以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整合乡镇党政资源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力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壮大为民服务力量,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各乡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了综治与信访接待窗口、农林科技服务窗口、中介服务窗口、党群服务窗口等多个窗口,实行一门受理、流程运作、限时办结,真正让办事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二是推行“阳光式”,增强服务透明度。结合政务公开,印制《办事指南》,公示各窗口的服务范围、流程、所需的材料和办事时限,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公开事项内容齐全、简单明了、语言通俗,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采取“六定两推”措施(定岗位人员、定岗位职责、定首问责任、定工作流程、定公开内容,定办事时限;推行绩效考评制、推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促使为民服务队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各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多数村(社区)为民服务站均设置了意见箱,设立了岗位监督栏,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工作人员实行编号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三是实行“开放式”,延伸服务范围。在实行集中办公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服务,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尽可能列入服务范围,把为民服务与为农服务、为商服务结合起来,变事务性服务为生产性、发展性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四是践行“多元化”,拓展服务领域。以为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创新服务方式,延伸为民服务领域。探索设立中介服务窗口,吸纳一批法律服务、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人才和服务机构,依服务申请探索有偿服务。进一步完善县便民服务中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为民服务站、组为民服务点四级联动机制,按照职权范围,对村(组)为民服务站(点)无法办理的事项,由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给予办理,对乡镇无法办理的事项,采取全程代理服务方式到县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探索全程代理服务业务,拓展服务内容,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