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强化教育制度监督,高校“被就业”才能根除

【案例】强化教育制度监督,高校“被就业”才能根除

 【中国梦想案例】

编者按:2013年的毕业季号称“史上最难”,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给学生和高校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近日,西安某高校一名学生通过网络爆料,说该校为了招生效果好,逼着大四的准毕业生签各种虚假就业协议。如此给就业率“注水”,学校可能也觉得很委屈,但是这一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为有害。让我们共同关注本期经典案例。

【事件介绍】

 

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 教育部严防数据注水开展专项核查

针对近期一些媒体对个别高校就业率造假现象的报道,教育部5月30日重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四不准”,并将开展专项核查。

“四不准”即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6月份集中开展就业签约和统计工作专项核查,确保就业签约和就业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教育部还将对部分地区和高校进行抽查。

相关新闻

江西部分高校:不就业难毕业

据新华社电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想出用“假”就业证换取“真”毕业证的怪招。

日前,江西东华理工大学一名毕业生爆料,学院要求他们必须在就业协议上盖上用人单位的公章,否则不能通过论文审核、参加论文答辩。江西另一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大四学生李晨(化名)也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这种事情很普遍。“就业协议上没有盖章,就像挂科补考没过一样,不让你毕业。”

李晨学校的一名辅导员透露,如果学生最终签不了就业协议,学校还是会把毕业证发给他们。但在这之前,学校为了就业率,会通过院系给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施压,老师则会给学生毕业设置各种“障碍”,使其尽快和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院校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对高校下达任何就业率指标,但会委托统计部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教育部。专业就业率低的学校必须主动下调此专业的招生人数。

【媒体观点】

北京青年报发表殷国安的观点:学校为什么不惜逼迫学生造假来提高就业率?一是教育部门有这种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弄个虚假的就业率才能保住这个专业。二是更要靠就业率欺骗考生。没有一定的就业率,将来没人填报这所学校、这个专业,那学校和相关专业岂不要关门?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