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寻“挂证族”利益背后的责任风险(4)

【案例】探寻“挂证族”利益背后的责任风险(4)

解决的办法

与全国社保联网;将注册考试类别进一步细化

孟伟一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办法,比如与全国社保联网,这就使得挂证无处遁形。

而程力则认为,这并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人才缺口和实际需求确实有差距,一味地堵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他更强调各种注册考试的实际操作部分,而且将注册考试类别进一步细化,这样能让更多的从业人员有精力和可能通过考试,并且有利于让企业人力更加规范和优化。

不管怎样,大多数受访人士对挂证这一行为都不抱乐观。上述从事挂证中介服务的人员就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是国家监管的日益严厉,另一方面是供需的不断平衡,这可能会使得这个市场会逐渐消亡。也许10年后就不会再有如此浩大的挂证一族存在了。

挂证族年薪数万元 “挂证”潜规则钻了谁的空子

一提起吃空饷很多人第一时间便想到政府、国企与事业单位,事实上吃空饷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依靠关系吃空饷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社会上近期关注的“挂证族”也是吃空饷的一个代表,所谓的“挂证族”指的是具有一些行业技术证书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各种证书挂靠在一些企业,不同上班依然可以获取年薪数万的回报,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吃空饷。

证书仅是代表他们学识与技术的一个证明,证书本身是不具备任何价值的,具有价值的是拥有证书的人。挂证书看似也是一种交换,但这种交易应该被禁止的理由是,这些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缺乏真的的技术引发工程风险。目前挂证族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而质量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目前导致挂证“蔚然成风”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并没有命令禁止挂证,挂证族们也是钻了法律的漏洞。

从社会公平发展的角度讲,挂证族应该被禁止,劳动监管部门也应该强化对证件的监察力度。鼓励证件持有者通过正常劳动获取收入,杜绝“人证分离”确保工程质量,在第一时间得到保障,拒绝检查监督的形式主义,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拒绝挂证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挂证”潜规则是个“安全隐患”

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忧虑。

“行政部门有要求,市场有需求,考证挂证有奔头”,这是长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路桥高级工程师对“挂证”潜规则的高度概括。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建设部门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要升级资质或保级,须配备专业注册人员,但人才缺口和实际需求有差距,企业只好“租证”,即企业与一级建造师等签订协议,其人和人事关系不用转到企业,只需将证挂在公司,由企业向“挂证”人支付报酬。一般的价码是:一级注册建筑师20万元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0万元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45万元3年……事实上,从考前培训,考后中介介绍,完成在企业的“假注册”,“挂证”行业已形成完整利益链。

“挂证”潜规则盛行,在让许多专业人员获得可观利益的同时,却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道路、桥梁、房产等施工企业来说,“证到人不到”,其承包的工程质量不能不让人担忧。本来,建设部门规定施工企业配备高级专业人员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专业特长,以确保工程质量。“挂证”,则完全是一种造假行为,目的是为了骗取企业资质,蒙骗相关政府部门。而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一旦出问题,带来的将是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后果十分可怕。

破除“挂证“潜规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部门强化监管无疑是其中之一。这需要对企业聘用的具有高级专业证书的人员进行核查,证明其确属企业人员,而非”挂证族”。可是,因为建设部门人员和精力有限,建筑企业多如牛毛,加之他们对应对监管部门检查都有一套办法,核查起来难度很大。最便捷的办法是通过社保联网系统查询,因为凡是企业人员均须参加社保并拥有个人账户,而“挂证族”不可能参加企业社保。但目前社保系统还未实现全国联网,实现社保全国联网,才能堵住“挂证族”在企业“假注册”的漏洞。当然,对“挂证”问题一经发现,须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严肃处理,以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确保建设质量,是百年大计,需要包括建设部门、建筑商、施工企业及与建筑有的人员共同做出努力。其中,破除“挂证”潜规则,使其失去操作的空间,就是建设领域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对“挂证族”宜疏不宜堵

“挂证族”靠出租自己手中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劳而获”,坐收钱财;相关企业靠租来的证书进行资质升级或保级,承揽相关工程,获取利润,可谓实现了“双赢”。但这种行为却危害无穷,因为企业虽然靠重金租来了一纸证书,却没有真正拥有相关技术的人才,这无疑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极易造成恶果。因此,对于“挂证族”,公众无不希望能痛下杀手进行封堵。

然而在笔者看来,对“挂证”现象堵不如疏。这是因为,一方面,考证族一般都聚集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他们在历尽千辛万苦考得一纸资格证书后,却因为本单位拥有这类资格证书的人员严重饱和而失去用武之地,但这些人又不愿离开本单位,如果不允许他们寻找另外的使用渠道,这些宝贵的“技术资源”最终只能白白浪费,实在可惜。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各类企业基数庞大,他们对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但市场上这类人员却不是很多,供需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只能不按常规出牌。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挂证族”进行围剿,就会把企业逼进死胡同,这更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

那怎样进行疏通呢?其一,可明确规定,允许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包括公职人员,在确保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进行“走穴”,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其二,凡进行技术兼职的人员,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接受审核和监管,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去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兼职工作;其三,要建立质量跟踪制度,凡兼职者所服务单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要反追兼职者的个人责任,直至注销其资格证书;其四,要建立严厉的惩罚措施,凡不按规定进行申报,接受监管,私下继续进行“挂证”的,一旦查实,立刻注销其资格证书。如此一来,既能把闲置的“技术资源”盘活,又能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何乐而不为?

当然,等到各类职业资格人员达到相当的数量后,这种“证书兼职”现象就会逐渐减少。

【启示与思考】

一张证在手,休闲乐悠悠。证件被企业借用,抬高加了企业的身价,瘦子可以充起胖子。在承接工程中,企业便能达到资质方面的要求,进而顺利地承揽到工程。而“挂证族”靠出租自己手中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劳而获”,坐收一笔不菲的钱财,此可谓实现了“双赢”。但这种行为,忽悠公众、欺骗监督,必然导致质量问题和工程隐患。因此,对于“挂证族”,公众无不希望能痛下杀手进行封堵。

要想铲除挂证族,当务之急是铲除挂证族的培养者。破除“挂证”潜规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杜绝监督形式主义。不少监督部门在检查公司资质的时候,只看证件不看人,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如果能够用抽查到人的方式进行资质监督,那么,挂证族就难以生存。二是建立证件审核积分机制。应该对证件进行积分评价:负责了什么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就积累负分,质量优秀就奖励分。建立证件网络档案,提高持证人对证件的责任意识,也让公众一目了然。其三,对“挂证”问题一经发现,须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严肃处理,以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可以说,“挂证族”挂起的是资质证书拥有者的铜臭心,挂起的是公司管理者的诈骗心,挂起是的工程质量的危机心。

挂证族,当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