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  打基础  惠民生

抓基层 打基础 惠民生

2011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深入开展了“包千村、联万户、促和谐、谋发展”活动,组织市、县、镇三级2718个部门单位包靠帮扶6008个村,3.9万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25.8万户,建立形成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真诚欢迎,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赞誉。

一、背景与起因

潍坊市开展“包村联户”活动,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潍坊市辖4区6市2县,现有行政村6497个,人口908.6万,其中农业人口422.4万。从全市面上看,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仍然不够均衡。特别在一些山区、库区村,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乏、农民增收不快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光靠农村自身力量办不了也办不好,必须借助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资源,构筑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一体、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开展“包村联户”活动,能够有效引导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主动围绕“三农”工作出主意、想办法,破难题、闯新路,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集中攻坚破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第二,作为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良好载体。密切联系群众,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环节。当前潍坊市党群干群关系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部分党员干部与群众接触少、感情淡,少数群众对党员干部有怨气、不信任的问题,导致农村矛盾大量增加。开展“包村联户”活动,能够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在深入基层一线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转变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进而增加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

第三,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潍坊市各级党组织抓住基层基础不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要求,连续两轮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班子软弱、发展落后、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难点村。开展“包村联户”活动,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督促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各级部门都与所包村建立联合党组织,打通城乡党建工作互联互通的渠道,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城市优势党建资源向农村的延伸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第四,作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随着潍坊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组织形式、社会结构和利益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农民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农民流动性日益增强,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另外,村庄合并、征地拆迁、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问题,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面临新挑战。通过“包村联户”活动,可统筹动员市、县、镇三级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力量,进村入户,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做好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农村和谐稳定。

二、做法与经过

潍坊市有市直部门包村的传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存在部门力量不平衡、资源配置效益低、党员干部参与面小和社会影响力弱等问题。为此,潍坊市委决定进一步深化拓展部门包村工作,把市直部门包村与县、镇部门包村联动起来,把部门包村与党员干部联户结合起来,从而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形成既帮村又扶民、多元立体的工作格局。

(一)精心组织部署。2011年3月,潍坊市委召开全市“包村联户”活动动员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泽浦对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各县市区和镇街党委也层层进行部署。各包村部门按照“队员打头阵、部门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坚持“抽硬人、硬抽人”,及时选派学有所长、业有专攻的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并组织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结对联系村里群众。规定“包村联户”活动2年一个周期,包村干部与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身入心入;到期完不成任务目标的包村部门不脱钩、包村干部不撤回。

(二)坚持因村制宜。在包村方面,结合部门特点与村庄实际,按照“党群部门包软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涉农部门包专业村”的思路,科学搭配派驻工作队。对软村,主要抓班子、带队伍;对穷村,主要抓发展、促增收;对乱村,主要抓稳定、求和谐;对专业村,主要抓指导、搞服务。在联户方面,重点是联系村里的生活困难户,特别是失学儿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病灾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通过因村施治,取得“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形成合力”的良好效果。

(三)明确职责任务。一是解决一批民生难题。立足村情、积极作为,办好群众的“挂心事”和“难点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找准经济发展路子。立足所包村资源优势,帮助推广新技术、联系新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三是选好带强村级班子。指导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加强对村干部的帮带支持,提高他们促进发展、服务村民、带头致富的能力。四是提升党员群众素质。通过举办讲座、外出参观、远程教育、专家指导等形式,提升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和综合素质。五是化解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大走访”等方式,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创新包联模式。一是实行组团联帮。对一些问题较多、情况复杂的村,采取市、县、镇三级部门联包,党群、经济、政法等多方人员搭配,部门与企业结合等方式,做到优势互补、综合施治。二是实行双向选择。在搭配帮扶对子时,充分征求部门和帮扶对象的意见,实现部门与帮扶村、党员干部与联系户双向选择,避免“拉郎配”,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实行全面覆盖。部分县市区把包村工作延伸到所有的村,把联户对象扩大到所有的户,大力推行“乡镇干部包村寄宿”、“党员中心户”、“党员责任区”等做法,构建了网格化、无缝隙的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四是推行轮流驻村。在包村工作组常年驻村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安排本部门的党员干部轮流到所包村驻村一周左右时间,参与包村工作,联系农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体验农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五)讲究方式方法。对“包村联户”党员干部既交任务,又教方法,引导他们处好“五个关系”、做到“六个勤动”。“五个关系”,一是“驻下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包村干部在真蹲实驻、办好村内事情的同时,积极到上级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聘请专家等。二是“依靠”与“帮助”的关系。包村干部既要依靠村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不搞“单打独斗”;又要坚持“以上带下”,教给农村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办法,为他们树立服务群众的标杆。三是“引导”与“包办”的关系。包村干部不得用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方法开展工作,做到“指导不指令,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助民不扰民”。四是“学习”与“教育”的关系。“包村联户”党员干部在向群众和基层学习的同时,也要教育农民群众掌握先进技术、改变落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五是“积极”与“稳妥”的关系。教育“包村联户”党员干部既有火热心肠,又有冷静头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有所作为,又不急躁冒进,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六个勤动”,即“包村联户”党员干部要勤动腿深入群众,勤动眼注意观察,勤动耳多听意见,勤动嘴加强交流,勤动手做好记录,勤动脑寻找规律,真正通过“包村联户”提高素质、提升境界。

(六)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要求市、县、镇党委书记对本地“包村联户”活动负总责,并层层成立“包村联户”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宏观指导,搞好联络协调,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建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的责任落实机制。每个包村组都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包村思路,承诺办理事项,分别在部门和所包村公示。包村期满,分级统一组织考核验收。三是建立“贴近实际、评先树优”的宣传推广机制。及时总结“包村联户”的好做法,大力宣传可学可比的好典型。先后在《潍坊日报》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题报道,在潍坊电视台新闻栏目进行40天的连续报道,营造了“包村联户”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形式多样、严格高效”的督导检查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明查暗访、观摩点评、督查考核等制度。市里采取电话抽查、访谈群众等方式,对各级部门“包村联户”活动情况进行30多次集中督查。五是强化“经历入档、优绩优用”的保障激励机制。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文件,将“包村联户”经历视为党员干部基层工作经历,记入干部档案,并安排169名潍坊市直部门“包村联户”干部挂职担任相关镇街党委书记、副书记和所包村“第一书记”;将“包村联户”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干部实绩考核,对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三、成效与反响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深入开展“包村联户”活动,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良好载体,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活动成效明显、反响良好。

一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包村联户”党员干部协助县、镇党委政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培养基层骨干队伍,使大批“瘫”班子建起来、“散”班子聚起来、“弱”班子强起来,让农民群众政治上有依靠、利益上有保障、发展上有方向;帮助健全规章制度,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村级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先后培养发展党员1290名,调整优化村级班子612个,吸纳917名农村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帮助新建办公场所10.9万平方米,配置办公设施16.3万件,建立规章制度2810多项,转化软弱涣散班子214个,全市有5235个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

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各包村部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一家一户乃至一村难以承担的实际,集中解决了大批诸如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方面的问题。活动以来,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15822万元,实物折款2300万元,帮助373个村整修道路1286公里,架设小型桥梁297座;为326个村更换输电线路226公里,新上变压器86台,架设路灯5088盏;打各类水井2342眼,整修渠道1270千米,扩大水浇面积21万亩,为41469户群众安装了自来水;帮助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4个。通过帮扶,一大批村庄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潍坊市畜牧局投资190万元,为临朐县沂山镇郝家河村新建村民活动场所、硬化街道、清理“三堆”、整治河道,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三是加快了富民强村步伐。包村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线搭桥,解决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先后举办致富技能培训班1100多期,培训农民5万多人,培养致富带头户2000多户,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0多人;引进推广新品种160个,帮建蔬菜大棚2991个,调整种植结构67360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市林业局帮助所包村发展樱桃大棚102个,免费提供3000万只周氏啮齿蜂,打造樱桃无公害品牌,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临朐县农口部门根据全县产业发展重点,分类组建大棚果、瓜菜、奶牛、家禽、水产5个专家服务团,定期深入所包村宣讲,帮助群众提高种养水平,拓宽增收致富门路。

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包村联户”党员干部通过与困难群众“结穷亲”,听取意见建设,帮助解决问题,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还通过面对面做工作,化解了许多邻里纠纷,解除了不少党员群众的思想“疙瘩”。在干部所驻的村,到处都能听到群众说包村工作组好、科学发展观好、党委和政府好。据统计,潍坊市直102个部门共向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39万元,捐赠粮油、棉被、药品等价值50多万元,为困难学生解决学费16万元。昌乐县在“包村联户”活动中,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平时干部难找、事情难办等问题,把印有“包村联户”干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民有需求,只要打个电话,干部就会上门帮其解决。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是个老居民区,过去不少居民常年越级上访,包村干部通过深入了解,摸清了上访原因,协调有关方面投资20万元清理化粪池411个、污水井195个,为小区一楼住户安装防雨防盗设施,赢得了居民拥护,上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五是促进了干部成长成才。干部的成长,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实践。通过在农村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中经受磨炼,“包村联户”党员干部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精神上有了很大升华,作风上有了很大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方针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引领群众致富、处理矛盾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潍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组员办主任宋立军对此深有感触,“参与‘包村联户’的党员干部回到机关后,不仅带回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带回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定政策、出措施、办事情都自觉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严谨高效”。潍坊市林业局包村干部刘兴成由衷地说,“身上沾满的泥土是成长的营养,心里积聚的真情是工作的动力”。同时,广阔农村也有利于组织全面准确地识别、考察和使用干部,去年以来,全市共有59名县级后备干部、287名科级后备干部因“包村联户”工作实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四、探讨与评论

“包村联户”活动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有益尝试,是由传统包村模式向既包村又扶民的综合帮扶模式转变的大胆探索,在推进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一是党员干部联户面还不够大,当前全市参与联户的党员干部3.9万人,占市县镇三级部门党员干部的51%,尚未实现“全员联户”。二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的部门反应快、行动快,“包村联户”抓得实,成效明显;个别部门被动应付,未做到真蹲实驻,没有令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三是个别帮扶项目针对性不强,项目确定和实施时没有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虽然投入不少资金和精力,但群众不认可。

为推进“包村联户”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进一步扩大“包村联户”覆盖面。帮扶主体由以各级部门为主扩展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有条件的“两新”组织,由机关党员干部扩展到城乡全体党员,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活动中来。帮扶对象由相对落后村和困难户扩展到全市所有村庄和农户,形成“众人帮、帮众人”的全域全员“包村联户”工作新格局。

二是建立“包村联户”长效机制。把“包村联户”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每轮活动结束后,视情况对参与“包村联户”的党员干部和包联对象进行调整。对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需要继续帮扶的村(户),列入新一轮“包村联户”对象;对帮扶成效明显、基本步入正轨的村(户),也继续关注并保持联系,防止反弹。

三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定期对“包村联户”活动进行督查,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年底对“包村联户”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对成效显著的单位,由各级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

本文关键词: 人民群众的实惠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