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群众路线(3)

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群众路线(3)

所以,继承和弘扬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在实践中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注意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民粹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错误做法和错误情绪。

完全可以这样说,毛泽东的群众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认真学好毛泽东的群众工作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和制度建设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和提出了比较完备的群众工作理论,而且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到江泽民,一直到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使之成为党的基础性工作、党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基础性工作、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作,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制度。

首先,我们注意到,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党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统一战线工作、人民团体工作,也包括党领导的经济工作、军事工作、文化工作,等等。但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比如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其本质就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的群众工作。因此,群众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党的各个部门都必须加以重视并认真去做好的工作。

其次,我们注意到,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党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基础性工作。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牢牢团结人民群众,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我们事业的胜利。胡锦涛总书记说过: “回顾过去,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同样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因此,做党的群众工作,不是要管住人民群众,不能强制群众做这做那,更不能愚弄群众、恐吓群众,而是要深入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体谅人民群众疾苦,解决人民群众困难,并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把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再次,我们注意到,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常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今天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那么,党的领导是怎么样实现的呢?首先,是通过党提出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行动来实现的;再次,还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并为之与党共同奋斗来实现。这就是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讲的领导科学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毛泽东强调的要“感动” 人民群众这个“上帝”。也就是说, “领导” 不等于“控制”。在政治学中,“控制” 以“服从” 为前提,“领导” 以“认同” 为前提。而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 中国共产党及其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让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因此,做党的群众工作,不是要群众机械地甚至盲目地服从党的领导,而是要让群众在思想政治和道德义务上理性地认同党的领导。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党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在倡导和实行调查研究制度,就已经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红军士兵会议制度等群众工作制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不仅体现在调查研究和各种民主制度的建立上,而且还体现在各种各样人民团体的建立上,体现在党的文化工作的改进上,党的群众工作在这样的制度保证下开展得生动活泼。新中国成立后,党不仅坚持调查研究,不仅通过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文联、作协、侨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还通过人民民主的各种形式特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组织和制度来加强群众工作。在一个时期里,还实行了机关和企业干部定期参加劳动、农村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各种各样的联系群众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为全党加强群众工作带了好头;特别是在加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完善了党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各项制度。近年来,党还十分重视包括报刊、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媒体群众工作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健全,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三、执政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善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

首先,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进城之前,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这“两个务必”,一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是针对革命胜利后将会出现的居功自傲的情况;二是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针对革命胜利后将会出现的贪图享乐的情况。这个告诫是很有前瞻性的。不幸的是,这两种情况在进城后都发生了。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代表党中央所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尖锐地提出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他说,执政党的地位,一使我们的同志很容易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二使我们的同志很容易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党的地位的变化,对坚持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在中国革命胜利以后,一直到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的这一深刻变化,一方面使党能够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另一方面也使党的干部面临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和考验。进城后干部队伍中脱离群众的现象、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现象不断发展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队伍中侵犯群众利益和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的情况,使党与群众的关系出现了逆向发展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党的群众工作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削弱,推进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其次,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党的内部结构也在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深刻变化。自从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以来,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一大批年轻的有知识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党的肌体,使党进一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党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和平年代,党的队伍不可能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受那么多的血与火的考验,党怎样把自己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已经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事实上,在我们不断壮大党的队伍的过程中,在党员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情况。一是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毛泽东所说的“糖衣炮弹” 的考验,革命意志衰退甚至走向了腐败的深渊;二是一些入党前表现很好、入党后放松自我要求的人,逐渐同党离心离德,甚至违法乱纪走向腐败;三是一些缺少长期党性锻炼、在关键时刻东摇西摆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并成为党的干部;四是一些没有实际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甚至擅长阿谀奉承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五是一些带着私利到党内来捞好处的人,进入了党的队伍甚至平步青云成为党的干部;六是这几年还出现了用金钱“买党票”、“买官” 等现象,给党的队伍包括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变化的“外因”,正是通过这样的“内因”,使党的群众工作越来越削弱,使一些党员干部越来越脱离群众,有的从“社会公仆” 变为“社会主人” (官僚),有的从“社会公仆” 成为某些利益集团和家属、亲朋好友或情人的“私仆”,走向党和群众的对立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