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如期而至

金融改革如期而至

改革金融 “金改国十条”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改革措施,有些在业界一直处于争论中,有些已经开始起步,但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一次性提出诸多创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钱荒风波之后,国内金融改革开始减速推进。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业界普遍关心的货币政策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以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等,《指导意见》通过十条措施画出了设计蓝图,被业界称之为“金改国十条”,在此之后,预计还将有更多细化具体的金融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指导意见》的第一条是“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这一条居于十条意见之首,也基本上印证央行在此前钱荒风波中不轻易放水的态度。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经济继续通过大规模信贷投放来予以刺激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在谨慎控制货币总量的前提下,盘活存量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

国务院《指导意见》对于如何盘活存量并没有专门集中阐述,而是分散在不同的指导意见中,银监会对此归纳总结出十条重点措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探索发行企业优先股;定向开展重组企业的并购贷款;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扩大不良贷款处置自主权;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对接实体项目;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不难看出,关于如何盘活存量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技术上如何盘活货币存量,比如借助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等手段,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等。第二个层次则在于如何引导大规模的存量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国务院《指导意见》来看,这个层次成为此次金融改革的重点所在。

此次“金改国十条”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其中有些在业界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始终没有付诸实践,有些已经开始起步,但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金改一次性提出诸多创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用汇主体提供融资支持”,这是比较引人关注的一条改革措施。众所周知,我国巨量的外汇储备,大多是用来购买发达经济体的国债,但是在国外经济体量化宽松的冲击下,一直面临被稀释的风险,如何丰富外汇储备的使用方式,对于中国经济一直是一个巨大考验。

今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尝试创新使用外汇储备。此次金改再一次专门提出,显然是要为这一试水之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所谓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是转变此前只将外汇储备用于海外投资的思路,转而尝试扶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大概运作模式就是外管局将外汇储备资金委托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将外汇资金贷款给有海外投资需求的企业,这样既丰富了外汇储备运作方式,又可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中国境外投资规模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对于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此举无疑是盘活存量货币的重要尝试。不过,考虑到外汇储备是已经经过央行以发行等量人民币对冲,如果再次通过国内商业银行转贷款,有可能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总量,所以,如何严格限制企业的资金使用方向,确保企业只是用于海外投资,而不是用于国内,将是外汇储备转贷款这一政策成败的关键所在。

《指导意见》还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风险资产组合成一个资产池,转换成金融市场上可以流通交易的金融证券,此举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盘活更多的存量资金。2005年,我国一度开展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当时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的试点工作,“国开行”的方案是将51笔本金总额41.7亿元的人民币公司贷款组合成一个资产池,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建行以上海、江苏和福建三家分行共计1.5162万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金额为30亿元。不过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银监会于2009年暂时叫停了国内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试点。次贷危机的高潮过去之后,国内银行界开始重新讨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对于银行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如果银行将风险资产从表内转为表外资产,对于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意味着分母减少,也就意味着资本充足率提高。如果银行的风险资产依然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之内,而不是转移到表外,可以通过一些结构性产品比如CDS(信用违约掉期)对冲风险,以此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的权重,从而减少风险资产对银行资本的消耗,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降低补充资本的需求,对股市也意味着利好,过去几年内,银行因为需要大规模融资来满足资本充足率,对于A股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后,银行补充资本的要求降低,对于股市的融资压力将大为减轻。不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样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过度发达所致,中国银行业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如果经济下行周期带来不良率上升,或者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将会更容易波及金融市场,并且给中国经济带来剧烈的连锁反应。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货币空转的现象,如何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挑战,货币空转对于中国经济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给大量资金带来合理回报,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有其理性的一面,如果强行将资金引导入实体经济,在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有可能制造更多的过剩产能。因此,如何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又不加剧产能过剩,将会对管理层提出很高的挑战。此次“金改国十条”显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提出“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