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人民群众从来就是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现中国梦,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命运”。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群关系密不密切,党心民心连不连在一起,民心是否与党心同心同向,是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条“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本质,对于克服和医治党内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和“疾病”,以党心赢得民心,同心共筑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
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心共向中国梦。新时期以来,党内出现的脱离群众的种种“心病”,从根本上来说是割裂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背离“民心所向”而“自行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思想上出问题,感情上出问题,说话“雷人雷语”,办事“三心二意”。“心病”当需“用心”治,“连”民心必先“疗”党心。做好群众工作要将心比心,换取真心。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在平时把群众工作做好做细,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有了这个牢固基础,遇到问题和矛盾时才容易同群众说上话、有沟通、好商量、能协调,党群关系才会紧密。
为此,必须认真解决好与民心“离心背向”的根本问题,以赢得民心。一要把话说到人民群众心里去。拉近与群众空间与心理上的距离,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第一步。“要群众把心交给你,你首先要把心交给群众”,“你对群众不离不弃,群众对你生死相依”。对待群众要有人情味,善于拜群众为师,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拉家常、面对面交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要抓住不放,主动做好“深、实、细、准、效”的调研工作,听实话、摸实情,多说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去的话,多说“掏心窝子”的真话、实话,“用大白话,谈大问题”,自觉做到“进百姓门吃百姓饭,知百姓事帮百姓忙”,不断增进与群众感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思想源头上真正做到“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脱离群众,首先接受群众教育”。二要把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干实事,重在“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群众高兴、拥护的事要先办、快办,一办到底,办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效;群众不高兴、不拥护的事坚决不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三要着力提高民生质量。人民群众心地最善良,最容易满足,也最值得尊重。欲使民心同向,以党心赢得民心,既要在思想上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从“心里面”解决好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更要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必须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