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理性看待
这些招生宣传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特别是以美女学生为主要元素的照片,争议性较大。有网友认为,这是学校庸俗化的表现。也有网友表示,学生自发的这些行为展现了大学的活力和创意。网友“杨氏药酒”认为,学生自制的广告不像官方的招生广告那么保守死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高考生关注学校,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其他情况。
正方观点:“人大女神” 让高校更显亲和力
面对高校 “美女牌”,有网友认为这是高校传递出的一种亲民信号。高校官场化,学术精神颓废,办学模式僵化等饱受质疑,本应灵活多样的校网也千篇一律,过于严肃单板。把美女照放在官网首页,给人一种清新活泼之感,毕竟学子才是大学永远的主角,突出学子永远比突出景观建筑或学校领导更有意义。
大学精神的核心应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讲究包容并蓄、勇于创新。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所谓“人大女神”也好,“美女牌”也罢,都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和创新。“人大女神”的走红,正说明了我们的大学普遍缺乏一种自由生机和亲民气息。事实上,青春是大学校园永恒的主题,美女永远是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也会成为人们最珍贵的记忆,这是大学魅力的一部分。高校与其视而不见、刻意回避,不如拿出亲民的姿态,让大学可知可感,更具亲和力。
我们没有必要夸大高校“美女牌”的消极影响,也没有几个人仅仅会为了看美女、找美女而选择某个大学,社会舆论更没有必要对此进行庸俗化解读。其实, “人大女神”事件终会归于平淡,各种“美女牌”也不会热闹多久,反倒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日益官场化的高校正在试图走“亲民路线”,“女神牌”只是其中之一,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亲民的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
大学招生“美人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高校对优秀生源的激烈争夺,属于正常现象,那么在争夺的手段、方式、途径上,灵活一些,多样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好。在以往高校的招生宣传中,往往以学校景观和领导老师作为宣传主题,这样虽然正统了,严肃了,但是也未免太刻板,太陈旧,完全不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现在用美女帅哥照代替校园风景照,正是在招生宣传中的一种创新和突破。
另一方面,全国各大高校每到招生季,都会派出多支招生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招生,这样的招生方式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效果还不一定好。而事先通过网络上的“美人计”“美男计”,吸引考生注意,让考生提前对准备报考的学校有所了解,无形之中也有利于高校招生工作的开展,提高招生工作的效率。
虽然有网友批评有关高校这是在“色诱”,但实际上也不会真有考生仅仅因为看了学校网站的一张美女照就决定报考这所学校,他们必然还会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环境、专业设置等等因素。美女帅哥照的真正作用,在于吸引考生多关注学校,对学校的各方面的情况多些了解和把握,最终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招生“美人计”,不但对高校本身有利,对考生来说也同样有利。
说到底,大学招生祭出“美人计”,说明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更主动,更灵活,更具智慧,也更有效率,这显然是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当然了,把更多优秀学生招进自己的学校,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更加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成才条件,帮助他们在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尽快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合格公民。
反方:高校出美女帅哥照招生,地气接得太单一
高校为了吸引眼球,吸纳优秀学子,从人大美女“学姐”开始,打出了亮丽的名片,可以认为是在接地气。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美女帅哥宣传照,而且尺度越来越大。大学的招生宣传,仿佛比的不是才,比的是人。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接地气可以有,但应该更加多元化。
大学用这样的宣传方式,其实是用大学的恋爱模式,提这样的思维提注入给了准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随着年龄,学习压力的变化,恋爱成为主要趋势,也能得到理解,但大学的唯一目的不是恋爱,不是追女神,更重要的是学到知识,追逐心中的梦想。
大学如果要用美男美女作为吸引力,更该是建立在能有好的出路上。试想,连自己的养不活,这样的女神哪个养得起,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再帅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况且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高中生在本身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引导下,会很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学校和转业。
大学的宣传方式难道只能和大学的教育方式一样,千篇一律?如今社会要发展,需要创新,高校担当着重任。看到哪所大学因为美女出名了,各大高校纷纷以同样的手段宣传,看着同样的内容,作为普通受众,该怎么办。高校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用新颖而有创意,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宣传,人云亦云不是高校应该有的,不是培养人才应该有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