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沧桑》观后感:享乐主义,根源在革命意志衰退

《正道沧桑》观后感:享乐主义,根源在革命意志衰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抗拒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崇高的事情来。”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在业已拉开帷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党能否像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那样为民、务实、清廉,能否有底气、有信心去赢取像“空前的”“最进步”之类的赞誉。

明代的监察御史杨爵,看到嘉靖皇帝即位不久就耽于享乐,不见当初励精图治的雄心,就大胆进谏。结果,皇帝勃然大怒,将杨爵逮捕入狱,打得“血肉狼藉”。毛泽东读到《明史·杨爵传》中的这个地方,重重地批了“靡不有初”4个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和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何等吻合:“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

“精神也渐渐放下了”一语,道出了革命意志衰退,实乃享乐主义的根源所在。

历史是最有力的证明。从纵欲横行的古罗马帝国到苏共的豪奢,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南唐后主到“岂宜重问后庭花”的陈后主,从大清帝国的八旗子弟到国民党在大陆的溃不成军,无不演绎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悲歌。

从《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政论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毛泽东曾自信地说已经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但是他心中的那根弦一直没有放松。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了“两个务必”和值得注意的“四种情绪”:“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从“四种情绪”到“四种考验”“四大危险”“四风”问题,鲜明地体现出一个政党深刻的忧患和自警意识。

今天,形形色色的诱惑冲击着意志的堤坝,稍不留神就可能一溃千里。陈毅元帅在诗中写道:“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他不否认权力、地位、美色、赞誉等“糖衣炮弹”的诱惑力,但他的结论绝不含糊,那就是 “来自人民莫作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