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经济“两难”重在解决产能过剩

解决经济“两难”重在解决产能过剩

(原题:解决经济“两难”需要智慧勇气)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

1

 

李克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把握好、运用好宏观政策,统筹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李克强说,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今年要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对此,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但也要付出许多努力。

李克强说,我国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要继续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还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思路运用新举措,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科学的宏观政策框架,给市场以稳定预期,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强调,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必须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既要深入研究战略性、规律性问题,也要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要把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驱动,既稳当前、又利长远,一举多得,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对于总理的讲话精神,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做了解读。

“上游行业去产能叠加政府企业去杠杆,将导致经济收缩幅度加大,目前看经济还处在回落区间。所以说,政策守住"下限"的压力要大于"上限"。而且,就业是个滞后指标,要结合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进展一起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判断,目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能过剩,而且这次集中在上游领域,去产能的周期比预想的要长,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巴曙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年初确定的7.5%增长目标看,目前基本处于合理的区间。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速增长期。从短期波动看,中国经济结束了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的持续回落态势,二季度已逐步趋稳。因此,整个宏观政策的重点转向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宏观政策稳住的态度,表明不会释放过度宽松的政策信号,否则可能会导致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和恶化。宏观政策稳住的关键在于托底,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而不在于推高。”巴曙松说。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总理明确地说“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说明当前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下行风险,物价快速上涨压力也未完全消除。虽然2012年CPI涨幅已降至2.6%,但通胀的潜在压力在未来几年仍然较高。

“但短期看,当前有一个国民经济的承受问题。经济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三季度连续7个季度下滑,今年又两个季度下滑。现在物价形势有些缓和,夏粮丰收,是不是有可能在增长目标上放一放。”蔡志洲说。

对于金融改革方向,巴曙松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1998年的差异,决定了新一轮金融改革不可能再围绕修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展开,改革的逻辑必然切换到服务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这也意味着,推动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举措比以往更加紧迫。未来的重点在于,放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和贷款损失核销权;推进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资本市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效率;同时改革还将推进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放开等。

“此前"金十条"的出台显示政策重点在于保持总量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重点在于促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看,更多是一些分歧不大、短期内可以进入操作层面的金融改革举措,后续改革措施还可有所预期。”巴曙松说。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