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考作弊—何时变得理直气壮了(2)

【案例】高考作弊—何时变得理直气壮了(2)

监考老师为什么会被打呢?记者来到钟祥市公安局,拿到了当天的询问笔录。原来,2013年6月7日下午,这位监考老师没收了考生带进考场的手机,引起家长不满,于是殴打了监考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笔录中这位家长这样解释:“因为我希望孩子能考好,这名监考老师的行为影响了我儿子的高考,我很气愤。”

据几位监考老师反映,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冲突,他们没收了考生的手机后,一般不会给考生记舞弊或给处分,等考试结束后也会把手机还给他们。然而即使这样,由于监考严格,考生和监考老师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高考第二天,又一起家长殴打威胁监考老师的事件发生了,依然是因为没收了考生带进考场的手机。在公安局的笔录中记者看到,这位家长是这样说的:“我儿子已经进入考场里面,一位监考老师过来对我儿子搜身,将我儿子的手机从内裤里搜出来。我听后很恼火,就让我儿子带我回校园去找监考老师了。”

而这位考生的笔录则记述了他和家长一起计划作弊的过程。警察问:“你为什么要将手机放在内裤里?”考生答:“高考第一天结束后,我跟父亲说了监考很严手机带不进考场去,我与父亲商量后决定将手机放在我内裤里躲过仪器检查后带入考场。”警察问:“你带手机到考场干什么的?”考生答:“是准备作弊的”。

这两起冲突之后,考点气氛更加紧张,一些监考教师提出了加强保卫的要求。2013年6月8日下午是最后一科考试,钟祥三中的每层楼都有两名警察值守。然而考试结束后,老师们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监考老师们走出教室时,一些学生聚集到一起,领头的几个学生开始围攻老师。

监考教师们迅速进了考点办公室。这是一间阶梯形教室,安装有防盗门。每场考试结束之后,监考教师都必须将试卷交回此处清点。然而老师们很快发现,这里也被学生围堵了。监考老师被困在考点办公室一个多小时后,当地警方派出多辆警车,护送监考教师返回了各自县市。

事件发生后,钟祥市纪委已介入,就可能存在的高考舞弊情况展开调查。记者找到了一位把手机带进考场的考生,向他了解相关情况。

考生告诉记者:“我在家里就把手机放在裆部了。”记者问家长看到了吗?考生说是家长“帮着我放的”,而手机是考生父母帮他买的。

据了解,2011年,钟祥市的艺体考点就曾发现雷同试卷,被湖北省考试院给予黄牌警告。之后钟祥市针对高考考风考纪开始整改。2012年钟祥市高考考场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巡查系统,每个考场派三名监考员。但是在2012高考阅卷中,钟祥市艺体考点依然出现疑似雷同试卷99人次,被湖北省考试院口头通报批评。今年钟祥市各考点启用了全新的金属探测器、手机信号屏蔽仪等设备,防止考生作弊。可是从目前记者的调查来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和家长抱着侥幸心理,为了作弊不惜铤而走险。

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钟祥三中还存在着考务人员帮助考生贿赂监考老师的情况。在2013年6月7日被打老师的笔录中,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细节:这位老师在考试结束后回到考点办公室,“考点的一位女复核员过来说,不好意思,搞忘记了,应该事先就给你的。说完就将写着该考生考号的两卷钱往我手上塞。反复几回后,当时因为办公室老师很多,大庭广众之下我也顾及她的面子就没有再推了,准备事后再找领导反映这个事情”。而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监考老师也讲述了类似的事情。

2013年6月13日上午,湖北省钟祥市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钟祥三中艺体高考考点围堵监考老师事件”的有关情况。钟祥市公安局已经依法对两名殴打威胁监考老师的考生家长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考场工作人员为考生家长递钱贿赂监考老师的行为已构成违纪,给予其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其实,发生在钟祥三中的“围攻事件”并不是个例。比如,在2009年的高考中,吉林省农安县就有学生和家长围攻殴打外地监考老师。在吉林省九台市,甚至连公安局的信号屏蔽车也遭到了家长围攻。这样的情景为什么会一再上演?监考老师正常履行职责,做的是本来就应该做的事,却引起考生和家长如此过激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钟祥艺体考点以前舞弊行为就很普遍,这次严格监考无疑是打破了一些人的如意算盘,所以引起了部分考生和家长的抵触,也就不足为怪了。考试考的不仅是学识,还有诚信。而在这个无形的考试中,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没进考场,就已经不合格了。执行考场纪律,就得严格严格再严格,以正压邪,让遵纪守法形成风气,才有可能让舞弊行为绝迹。严查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对所有考生的公平。

“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是什么逻辑?

钟祥视考试经济为主要竞争力,并由此催生产业链条。这与当地为维护“教育品牌”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报道看,钟祥部分高考学生家长,喊出“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这种是非观和价值观完全颠倒的口号,居然能够轻易地“吼”出来,并成为封堵和追打监考老师的理由。而且,在管理严格的“高考”中,异地来监考的老师还没到现场,就收到诸多“网开一面”的请托和“定当重谢”的短信,保密在这里就是一片浮云。这背后,究竟是谁让作弊者们轻易得到各种信息,并“知己知彼”?

应该说,这些“乱象”,都与当地为维护教育品牌形象,保护“教育招牌”“教育品牌”“教育名牌”,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