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稳增长和调结构不是非此即彼

湖北:稳增长和调结构不是非此即彼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各项经济指标日前已经出台。面对GDP增幅回落、增长压力增大,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不能因经济指标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引人关注。

对当前经济政策取向的坚持,显示出中央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和承受力在提高,在下行的“阵痛”中坚持转型发展思路的政策抉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调整结构的决心未曾动摇。

不因经济指标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不仅只是一种宏观政策的宣示,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增速放缓,外部环境的依然严峻,不免会引发对经济失速一定程度的担忧,下行“痛感”之下,紧张、慌乱情绪容易滋生和蔓延,对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决心容易削弱,对原有路径的因循和依赖也容易抬头。这样的关键时刻,坚持转方式的方向,坚定促改革的意志,来之不易,也至关重要。

新一届中央政府上任以来,经济调控思路已经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这就说明,稳增长和调结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在原有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也不应持续的前提下,稳增长,首先是不能忽略结构调整,牺牲结构调整,只谋求短期效益,重走依靠政策主导和投资拉动的老路,增大高通胀、高房价和地方债务风险;调结构,也不是不要增长、放弃增长,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硬着陆风险加大、企业生产停滞,失业状况恶化等将危及更多民众,造成社会问题,而居民收入的降低,也将削弱消费,使得结构转型结构调整也会步履维艰。“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这正是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现实的正确认识和抉择。

近一段时间,“克强经济学”成为媒体热词,充分表明了社会对刷新发展面貌,解决以往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高度期望。所谓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理顺要素价格、简政放权、打破准入限制、涉足改革深水区。这种经济哲学,不仅要通过坚持“管长远”的政策取向挤出泡沫,消除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还要在经济发展中消除“政府万能”的幻觉和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管住地方因追求一时之经济回升而透支未来的冲动。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正迎来重要的转折点。经济增速放缓,是对发展的考验,也是对路径抉择的考验。在这样的节点上,不向刺激要增长,而向改革要增长,这样的决心和措施,尤其不可削弱、不可延缓、不可搁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