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保护优先 为生态文明“护航”(2)

贵州:保护优先 为生态文明“护航”(2)

在各地“十二五”规划中,仍有20多个省份把钢铁、石油化工等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环境压力持续加大。

曲格平认为,我国还没做到有效避免很多发达国家曾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这位83岁的“环保老人”疾呼:已到了抉择的关键时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和方式,刻不容缓。

30多年前人们求温饱,现在要环保;30多年前人们重生活,现在重生态。党和政府看到了这种发展中的期望,并且顺应这种期待,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观念确立,贵在落实。正如国际著名环保专家、曾连续17年担任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的托尔巴博士所言: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护航”

年初,浙江瑞安网友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引起舆论关注,不少地方民众纷纷响应,邀请地方官员下河。

这一情绪化的表达传递出民众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和无奈,也折射出对问责制度的强烈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列为发展的“红线”和“高压线”,决不允许任何人跨越雷池半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设立环保“红线”,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评价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参考尺度。

设立环保“红线”,更要对环境问题坚决开展迅速、公开、透明的整治和查处,“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人们注意到,环保部近日对脱硫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开出罚单,其中不乏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中字头”企业。环保部于2月下旬至3月组织华北6省市相关部门,排查涉水排污企业约2.6万家,对88家企业处以罚款,对80家企业立案调查。

此外,今年组织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对环境违法案件没有查处、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违法案件将实行挂牌督办。

人们也注意到,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出台的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6月开始正式施行,对于触犯多个罪名的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司法审判会“从一重罪处断”。

——今年5月,云南昆明东川区一河道遭严重污染,8名责任人被批准逮捕、包括东川区环保局长在内的5名官员被问责。

——今年7月,广西贺州贺江合面狮段发生水污染事件,5名相关责任人被停职。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用制度管人,按法治办事,共同建设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就一定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