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生态“复兴”记——邯郸市复兴区全域和美乡村建设实践

钢城生态“复兴”记——邯郸市复兴区全域和美乡村建设实践

康河两岸草木葱郁,沁河郊野公园鸟语花香,昔日矿场焕发绿色生机……近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美丽中国采风行”走进邯郸市复兴区,探寻当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转型路径与创新实践。

邯郸市复兴区,这片曾以钢铁、煤炭为“标签”的“工业重镇”,如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了一幅“古韵为魂、生态为脉、产城共兴”的和美画卷。

生态蝶变:从“矿渣堆积”到“青绿铺卷”

作为邯郸传统工业区,复兴区曾一度聚集500余家重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十分之一以上的GDP,但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今,通过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系统性绿化、全域治理水系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从“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巨大转变。

如今生态怡人、绿意盎然的园博园,曾是一片矿渣堆积的“工业废墟”。为破解生态困局,复兴区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317万吨,拆除“散乱污”企业861家,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绿的生机。

“拆出来的空间,全部还给生态。”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复兴区分局局长尚雷告诉记者。为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复兴区全面清理沿河及村庄周边各类违建300万平方米,清腾土地1.5万余亩,并将这些闲置地、废弃地,因地制宜改造成为122个村内小游园、小果园,让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现“即拆、即绿、即美”。

生态蝶变:从“矿渣堆积”到“青绿铺卷”

作为邯郸传统工业区,复兴区曾一度聚集500余家重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十分之一以上的GDP,但重工业的大力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今,通过整治“散乱污”企业、开展系统性绿化、全域治理水系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从“工业污染区”向“绿色生态区”的巨大转变。

如今生态怡人、绿意盎然的园博园,曾是一片矿渣堆积的“工业废墟”。为破解生态困局,复兴区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317万吨,拆除“散乱污”企业861家,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绿的生机。

“拆出来的空间,全部还给生态。”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复兴区分局局长尚雷告诉记者。为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复兴区全面清理沿河及村庄周边各类违建300万平方米,清腾土地1.5万余亩,并将这些闲置地、废弃地,因地制宜改造成为122个村内小游园、小果园,让村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现“即拆、即绿、即美”。

通过深挖生态资源潜力,复兴区培育了金丝皇菊、油葵、玫瑰等产业,打造了20余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同时,依托园博园、沁河郊野公园等生态资源,形成了"半日品园林、半日访古村"的旅游环线,年吸引游客达200余万人次。

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通过土地流转、民宿经营等分享产业红利。据了解,2024年,复兴区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082元,4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其中15个村超百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

夯实根基:筑牢和美乡村发展底色

“村里通了公交,15分钟就能到市区;孩子上学有新教学楼,宽敞明亮;老人看病在家门口就能约到专家……”这是复兴区村民对生活变化的直观感受。当地坚持“全域城区”理念,致力于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无缝衔接”,全力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交通网络打通城乡脉络。复兴区投资3.6亿元建成的130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41个行政村的街巷,实现硬化全覆盖。公交线路直通市区,村民15分钟就能进城赶集、就医,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间路,如今成了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

污水治理擦亮乡村底色。288公里污水管网像毛细血管延伸到家家户户,44座粪污处理中心让污水变“肥水”,用于农田灌溉和绿化养护。曾经的黑臭坑塘改造成景观水面,岸边栽花种树,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公共服务暖意融融。新建、改扩建的22所学校,带来了明亮的教室和优质师资,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复兴分院等医疗资源下沉,老人看病不用再奔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村庄。

网格化管理守护平安。全区划分为5个网格区域、11个联防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每天入户走访排查矛盾隐患。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安全隐患,都能在网格内及时化解,实现村民关系和谐融洽。

文化传承留住乡愁。晋商古道、龙山文化遗存等62处历史遗存得到修复,涧沟村陈列馆、石坡村70/80记忆馆里,老物件诉说着岁月故事。村民自编自演的成语情景剧,让这个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地方既含古韵又含新风。

从钢花四溅到花海连绵,从煤灰漫天到绿水潺潺,复兴区的蜕变,是一场从“工业重镇”到“和美乡村”的跨越,印证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力量,更书写了传统工业区转型的鲜活样本。生态“复兴”的故事仍在继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不断铺展、涌现。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