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因地制宜推动灾区现代农业“调结构”

四川:因地制宜推动灾区现代农业“调结构”

作为灾区农业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蓝图和依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依托灾区独特的生态条件,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品牌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业和现代水产养殖业,着力提升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为灾区农村同步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优质粮油方面,将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到2015年21个灾区县市区水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左右;玉米面积达125万亩,总产达41万吨;马铃薯面积达95万亩,总产达22万吨;油菜面积稳定在145万亩,总产达20万吨。

茶叶是灾区较具优势的产业,猕猴桃、甜樱桃等特色水果及道地中药材等发展潜力较大。特色经济作物方面将重点发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由分散点状向带状、块状发展。到2015年,21个灾区县市区经济作物面积达500万亩,其中茶叶165万亩、果蔬305万亩、中药材25万亩。

畜牧业方面将重点发展优质肉猪、肉牛、肉羊、禽、兔、奶牛、蜂等优势产业,按照“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完善优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圈舍改造及其污水和粪便等无害化处理配套设备设施建设。

林业方面,重点发展木竹产业,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推进区域布局、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水产业则将重点建设以雅鱼为主的特色水产基地,全面恢复鱼苗和成鱼供给。

农产品加工也将加快推进。围绕优质粮油和茶叶、特色果蔬和道地中药材、健康养殖、林竹等产业,着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稳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