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3)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3)

城市文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城市不仅面临对旧有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更面临对新的城市文化创造乏力的问题。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自己的文化记忆;创造不出新的城市文化,城市将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城市文化首先必须承载历史,反映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有的文化积淀;城市文化也要展现现实,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城市文化内涵;城市文化还必须昭示未来,顺应城市的文脉,发展、创造属于自己城市独特的新文化。

文化遗产包含了更多随着时代迁移与变革而被人们忽视或忘却的文化记忆,只有唤起这些记忆,才能真正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一个民族的根,文化创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同时,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还要有对新的城市文化的开拓和创造,应该有创新的能力,能够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文化,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活力。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创新。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当前,不断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是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面对城市居民迫切呼唤新的城市文化生活,也要求城市必须提高自己对新的城市文化的创造能力。保护与发展必须统一起来,而且可以统一起来,保护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不论未来城市的结构与形态如何变化,在城市文化的组成中,必然既有本土文化,又有外来文化;既有现代文化,又有传统文化。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多种文化的共存体。城市文化保护与城市对外开放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古今中外的城市,凡是能够吸引人的,都凸现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上,而不是与世隔绝。

21世纪的人类文明主要是城市文明。而城市发展的重心是文化,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价值。城市化进程不应仅仅是一个量的指标,更应该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城市要在发展中进行长期和持久的文化再造,并在再造中创造新文化。

(作者系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