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奢华“官衙” 还需长效机制(4)

杜绝奢华“官衙” 还需长效机制(4)

相关链接:

楼堂馆所变形记

在采访中《新产经》记者发现,如今很多地方的政府办公楼都有一个和办公楼无关的名字,比如江苏无锡市的“市民服务中心”、河北唐山古冶区的“民生大厦”等,实际上就是政府各机关的办公楼,这些打着民生旗号建起的楼房,在建成后会摇身一变,以租赁等形式成了政府机关的办公楼,而这些楼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规模庞 大,城市标志建筑。

而规避大广场政策也有好听的名字,很多地方往往在办公楼前建一个市民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名义的设施,这样既能衬托办公楼的气派,又能规避国家政策。至于建好后市民去不去活动或者允许不允许市民去活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安徽亳州,其南部新城开发也正在大干快上,质监局等单位已建成使用,亳州地税局办公楼也已开工。受新城开发带动,更多的开发商开发的住宅楼遍地开花,土地和楼价水涨船高。

在吉林四平市,这样的新城模式也正在复制。由于受哈大高铁开通的带动,四平市在高铁站附近规划启动了大规模的新城建设,目前公检法等单位的楼房已经开工建设,医院、市委等单位也已确定位置。不远的将来,一个新四平将在高铁站附近崛起。

在山东省昌乐县城南部,一个称为城关商务社区的地方正在大规模开发中。从名字上看来,这只是一个商务中心,然而,当地居民却告诉《新产经》记者,路边几栋正在建设的楼房是昌乐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的办公楼,而南面已经基本竣工的一座庞大建筑就是昌乐县委县政府等单位将来的豪华办公楼,所有的建筑都和商务无关。

资料显示,这栋名为昌乐商务社区1号楼的建筑总面积6137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设费用约7300多万,开发单位为山东鲁昱置业有限公司。

在昌乐县商务社区内,很多建筑并没有具体的名字,而都是以编号称谓,如5号楼为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35880平方米,6号楼为多层办公楼,建筑面积19467平方米,7号楼为多层办公楼,建筑面积25516平方米。

在1号楼南侧,一个大广场也已见雏形,其面积甚至超过了在建的数栋楼房的占地面积。在商务社区东侧,一个名为建设大厦的高层建筑也已基本竣工,据了解,该楼房建好后将成为昌乐县住建局等单位的办公楼。不远的将来,这个名为昌乐商务社区的地方将成为昌乐县各机关单位集中的办公聚集区,整体看去,一个新的政务中心正在形成。这样,就形成了昌乐县打造北部商务区、南部政务区两点一线的新格局。

在昌乐县打车,一提到去县委县政府新的办公楼,出租司机很自然地就将乘客拉到城关商务社区。在当地人的心里,这个政务新区的形象已根深蒂固。

采访中昌乐县并不避讳政务新区的用途,县委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很多机关单位包括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条件都已是危房,县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来昌乐开发楼房,等建好后,县里再以租赁的形式和开发商签订租赁协议,每年给开发商支付租金租用这些楼房。

事实上,在过去的多年里,关于楼堂馆所的各种限制规定也有很多,其中最严厉的一次是2009年3月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从现在起到2010年底,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办公楼,不得建设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

今年两会后,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公布,意见提出,严格履行政府要过紧日子的三项承诺,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本刊记者统计,在此期间的近两年内,很多地方的办公楼项目并未停止,以各种名义上马的楼堂馆所依然遍地开花,各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名目繁多的大楼陆续拔地而起,还有的采取委托代建、以租代建等形式打政策擦边球,一些地方上了瘾似地冒着政策风险变着法地上马“大工程”。

采访中记者发现,就在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公布后,很多地方以各种名义批复的办公楼项目却出现紧急上马的现象。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紧急上马的原因就是担心政策细化,一旦批复了也不让建,很多单位将陷入尴尬境地。而有的新城开发则更着急,有的单位建了,有的没有建,这样新城开发就容易陷入断崖状态,有的单位在老城,有的单位还在新城,城市整体搬迁出现政策红线,这就把地方政府的如意算盘打乱了,也不方便办公。

为了规避政策,很多地方还纷纷出现以小建大等现象,比如电力公司纷纷以调度中心等名义建设办公楼,公检法单位以办案中心等名义建设,土地、环保等单位也以下属某科室的业务用房为名上马大工程,而实际上这些科室编制往往只有几个人,却建了上万平方米的办公楼,这种明显掩耳盗铃的行为却一路绿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对此有专家撰文指出,由于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不是比着如何“勤俭”,如何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是比谁的办公楼“气派”、“上档次”,导致兴建豪华政府办公楼这股歪风屡禁不止,成为顽症。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楼堂馆所建设问题上屡禁屡犯,背后还是有着某种利益动因,推动一些官员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替“公家”盖楼。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为落实“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承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对各地、各部门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的情况开展清理检查。清理检查的重点:一是2013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是否有新批准或新开工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项目;二是2013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前已批准并开工建设的政府性楼堂馆所在建项目以及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前已批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政府性楼堂馆所项目。

分析指出,此次通知是对新一届中央政府“约法三章”的坚定落实,是下决心削减政府开支的庄严承诺,也是生动践行“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具体举措。在新一届中央政府做出削减开支的承诺后,再次展现“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的决心。(《新产经》 记者 徐广忠)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