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韩多晶硅初裁落定 国内企业仍需自强(2)

摘要:7月24日,中国开始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而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在此次初裁中“缺席”。

欧盟“缺席”意在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的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正式立案,并与同年早几个月立案的对美韩多晶硅的“双反”合并调查。然而,作为涉及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却在此次初裁公告中“缺席”。

专家认为,此次对美韩的多晶硅制裁或是想借此给欧盟警示。“中国这是敲山震虎,此次是刻意回避了欧盟,想借美韩对欧盟施压。”任浩宁说,现在是谈判最敏感的时期,如果谈判最终破裂,中国企业将完全丧失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作为欧盟的主力,德国在我国今年前五月的多晶硅进口中占了30%,我国若对欧盟多晶硅征税,除了国内企业损失惨重外,德国产业更是首当其冲。虽然这笔账,中欧是心知肚明,但目前双方仍在价格这一核心问题上僵持不下。

2

(图片:作为涉及同一产品的调查对象,欧盟“缺席”初裁。)

事实上,我国对欧盟多晶硅初裁结果之所以备受各界关注,是因为外界普遍将这与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联系在一起。

此次多晶硅“双反”重要发起人之一的吕锦标对记者解释道:“大家不应该把我国对欧美韩的多晶硅‘双反’与美国、欧盟对中国的光伏组件‘双’混为一谈。这是两件不同的贸易纠纷,你对我倾销我查你,是WTO的正常应对措施,不存在报复一说。”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初裁以来,中欧之间正在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努力走向和解。“此次将欧盟与美、韩两国区别对待,一定程度上是商务部向欧盟的‘留情’之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