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闽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其始祖王潮为河南固始县人。公元893年,王潮攻占福州,唐朝任命他为福建观察使。896年,唐朝升福建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节度使。次年,王潮病死,弟王审知继任,后加同平章事,封琅琊王。后梁建立,王审知称臣。909年,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其国即为后世所称的闽国。 王审知统治福建三十年。在此期间,他注意节俭,礼贤下士,又广泛收揽由北方入闽的衣冠士人,并广招蛮夷商贾,因此一境安然。王审知死后,其子孙争权夺位,互相残杀,福建大乱。先是建州(今建瓯)刺史王延禀与泉州刺史王延钧兄弟两人联合发兵攻入福州城,杀死哥哥王延翰。王延钧主政福州后,其兄王延禀再次发兵进攻福州,兵败被杀。933年,王延钧在福州称帝,是为闽惠宗。两年后,他的儿子王继鹏发动宫廷政变,杀死父亲王延钧。王继鹏即位后,改名昶,是为闽康宗。 王昶杀父夺位后,册封小妾李春燕为贤妃,把妻子梁国夫人李氏冷落一边。李春燕好淫工媚,善伺主意,王昶非常宠爱她,两人坐必同席,行必同车,春燕所言,王昶无不听从。王昶又相信迷信,大兴土木,修建白龙寺、三清殿,还用几千斤黄金铸成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塑像,置于三清殿,每天早晨亲去祷告。王昶挥金如土,费用不足就增加苛捐杂税,直闹得民怨沸腾,众叛亲离。 闽国内宣徽使、参政事叶翘学识渊博,为人质朴正直。王昶还是福王时,他父亲闽惠宗就把叶翘派到他身边工作,王昶也用师傅的礼遇对待叶翘,多方面得到叶翘的帮助和教益,宫中上下都称叶翘为“国翁”。王昶继承王位后,却不再与叶翘商量工作,把国家大事抛到一边,整天毫无节制甚至通宵达旦饮酒作乐。他又猜忌宗室、大将,滥杀无辜。叶翘非常失望,于是心生退意。这一天,王昶看到叶翘穿着道士服装从庭院中经过并往门外走去,便急忙把他召回来,向他行礼道歉说:“国家的军政大事非常繁忙,我却很久没有同您商量工作,征求您的意见了,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叶翘回礼说:“老臣辅助引导不得法,以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一件可以称道的事情,我恳求陛下放我走,让我回乡颐养天年。”王昶不同意,说:“先帝把我托付给您,政务如有不善之处,老先生应当极力劝谏,怎么能够抛下我不管呢!”接下来又说了许多好话,并赏赐叶翘丰厚的钱财,命令他重返工作岗位。此情难却,叶翘只好继续留下来。 王昶既然诚心诚意把自己挽留下来了,叶翘自然很想起到辅助之责。他看到王昶越来越嬖幸宠爱李春燕,并打算册封其为皇后,而对原配夫人李氏的情意却越来越淡薄,便进谏说:“夫人是先帝的外甥女,又是宰相李敏的女儿,是用隆重礼节明谋正娶过来的,怎么能因为有了新欢就把夫人弃之不顾呢!”在工作上,如果说王昶尚能尊重叶翘的意见,那么对于自己的私生活,他却不喜欢别人指手划脚,进行干预。他最不高兴别人指责自己嬖幸宠爱李春燕这件事。从此后,王昶便又疏远了叶翘,叶翘却没有意识到。没过多久,叶翘因其他事情上书进谏,王昶就在他的谏书末尾批示道:“春色曾看紫陌头,乱红飞尽不禁愁。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全唐诗》卷八,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27页)叶翘看了后,知道王昶已经彻底讨厌自己了,于是再次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这次,王昶没有挽留,当即同意叶翘回到他自己的老家永泰县去(《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137页)。叶翘一走,王昶马上册立李春燕为皇后,原配李氏则被废为平民。叶翘后来在老家寿终正寝,无德之君王昶则在四年后被部将杀死。叶翘能够及早离开权力和是非之地,并非不是一件幸事。 王昶并不是诗人,但他写在叶翘谏书上的这道批示,却是一首有趣的七言诗。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他不仅坦诚明白地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喜新厌旧的原因,而且十分巧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叶翘的失望厌烦之意,可以说是一首文意俱佳的七言诗。正因如此,《全唐诗》才将其收录下来了,题目是《批叶翘谏书纸尾》。这也是《全唐诗》收录王昶的唯一的一首诗。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