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妙趣横生的公文故事(4)

历史上妙趣横生的公文故事(4)

(四)

善于纳谏,是封建统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则天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她曾经搞了一份关于建言十二事的文件,作为施政纲领,其中第六、第七事就分别为“广言路”、“杜谗口”。为了充分让人说话,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则天又命“铸铜为匦”,设在朝堂上,鼓励臣民上书言事。

武则天不仅充分让人说话,而且对于直言敢谏的人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于追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她都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甚至还受到奖赏,如在谏诤中涉及武则天隐私的右补阙朱敬则不仅当时得到“赐彩百段”的赏赐(《资治通鉴》卷二百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6547页),而且在后来还被提拔为宰相。由于武则天勇于纳谏,善于纳谏,所以在她统治期间,谏官们非常活跃,上书言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这对于下情上达,革除弊政,促进政治清明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那些人品低劣、举止无聊、心怀歹意、吹毛求疵的人递上来的小报告之类,武则天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如意(长寿)元年(692)五月,武则天下令全国禁止屠杀牲畜及捕捞鱼虾。禁屠禁捕令颁布后,朝廷狠抓落实,专门派出御史巡查监督此事。御史彭先觉就是主管巡逻事宜的官员之一。有一天,定鼎门外倒翻了一辆草车,藏在其中的两只被杀的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可是一件违犯法令的大事,守门官员立即报告了御史台。作为专门巡查监督此事的官员,彭先觉既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深入细致调查了解情况,查明事件真相,却把责任往别人身上一推了事。他在弹劾刘缅的文书中说:“宫合尉刘缅是负责屠宰的官员,却没有觉察到这件事,应该惩罚他吃一顿棍棒。羊肉则送给尚书省的官员们吃。”刘缅听说自己被弹劾后,很害怕,赶忙做了一条裤裆加厚的裤子等着打屁股。所幸的是,武则天非常英明,没有被彭先觉牵着鼻子走,第二天,她就在彭先觉的奏疏上批示说:“御史彭先觉奏决刘缅,不须。其肉乞缅吃却。”(“御史彭先觉奏请杖打刘缅的意见不妥,羊肉应当给刘缅吃了。”)批文公布后,满朝文武官员无不拍手称快,彭先觉因此感到无脸见人(张鷟:《朝野佥载》补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3页)。此后,彭先觉就被改换了工作,专门饲养和训练鹦鹉。一个堂堂的御史,被安排做这样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其人品素质如何,也就一清二楚了。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