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学生吃江水泡饭:是习惯还是无奈?(3)

【案例】小学生吃江水泡饭:是习惯还是无奈?(3)

小学生“江水泡饭”的习惯思维让谁蒙羞?

云南丽江永胜县东山乡是一个傈僳、彝族集居的民族乡,被曝学生“江水泡饭”的东江小学估计也是傈僳、彝族学生居多的一个学校。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本人不大了解,不便评说;傈僳、彝族是否有“江水泡饭”的习惯还有待于考证。只是直觉认为“江水泡饭”对人的健康肯定不妥,需要克服。

在网友汹涌澎湃的舆论浪潮中,对于学校是否执行学生营养餐;是否克扣学生营养补贴;是否有人从中渔利这些事,相信相关的教育局、纪检部门肯定已经在开始调查了解,最后也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我只是奇怪于作为校长的海某某对此事坦然的麻木和轻描淡写的态度。一句“一是以前的生活习惯,二是现在天气太热,喝江水更凉快”。是掩盖也好;是习惯也罢。一句话把其人品暴露无遗!

其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学校实实在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看照片上的学生年龄,应该是在读小学。即便学生们因为习惯从小就吃“江水泡饭”;即便是当地的一种风俗;即便家穷无汤以水泡饭这些都无可非议。可孩子们一旦进了学校,学校就应当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些不好的风俗习惯需要在这个传道授业解惑之地得以纠正和制止。否则怎么对得起言传身教的人民教师的称号呢?面对“江水泡饭”这等不好的习惯,学生们肯定是愿意改正的。因为,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汤更有营养也更好吃。学校的学生如果继续保留这个习惯的话,就是学校失职;校长渎职!

其二,这段时间气温不断攀高,确实让人有点受不了。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外套、吃着营养餐、吃着纯天然的“江水”解暑;为什么还会让网友们泪奔呢?居然校长还能用“凉快”来为自己解脱。可恶!可怜的孩子们,不知道当他们成人以后再看这事会怎么想。也许,只能用“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这样词句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校长会有这等的托词了。

天气很热,海校长肯定也很热,请有关部门也去关心关心我们这位校长。让他一边凉快去!因为,“江水泡饭”的习惯思维的确让教育蒙羞!

【启示与思考】

不管你信不信,海校长的话我都“相信”:一来,海校长是一校之长,应该不会撒谎;二来,海校长说的确实是事实,但凡曾有过在农村当教师的经历,对海校长说的“习惯问题”比较清楚。然而,纵然海校长说的是事实,但海校长不该对“小学生用江水泡饭”睁只眼闭只眼。

学校供应了开水和汤,就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喝开水和喝汤,让学生知道喝开水、喝汤对身体有益,而用江水泡饭对身体有害。学生对喝江水的危害性可能不太了解,但学校不应该不了解,学校把道理给学生讲清楚了,相信学生就不会用江水泡饭了。

用江水泡饭,确实是一些农村孩子以前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个习惯显然不好,学校就要帮助学生改正。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学校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个道理。要知道,假如学生养成了好习惯,还可以帮助家长和其他人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倘若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学生和家长的这个坏习惯或许将伴随他们一生,这无疑是学校的失职。

海校长讲的第二个原因——天气太热,喝江水更凉快,仔细想起来让人感到后怕。校长都是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老师们会有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好的教育方法吗?用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可想而知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小学生用江水泡饭”不可怕,可怕的是校长对小学生用江水泡饭睁只眼闭只眼。提高教师素质喊了这么多年,教师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多少,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小学生用江水泡饭”折射农村教育之忧。可以冒昧地说,这类事情肯定不是东江小学所独有;像海校长一样的校长,肯定不止一个两个、三五几个。说句实在话,只要到偏远山区的学校去走走看看,这种事情、这种校长非常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上不去,教育质量从何来?教师素质上不去,学生素质咋上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