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要切入点。
我们知道,“大众化”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精英化、抽象化、思辨化而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本身具有理论化、抽象化的特点。要使这种理论化、抽象化的东西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掌握,就必须使这一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由少数知识分子所理解和掌握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使之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内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通俗化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普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思想武器。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认真把握以下六个体现时代要求的基本路径。
通过“人生化”让大众感到朴实亲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使人民大众真实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对自己的人生有指导价值和启示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的“朴实”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人生现实问题上。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现实问题、与人生问题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理论上真正解决诸如人生本质、人生道路、人生规律等一些最基本的人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科学理论的真实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浓厚兴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