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2)

通过“方法化”让大众感到切实受益。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也多次讲过:我们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只有方法才具有更加普遍、更加长远的意义。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当然首先要掌握其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要想让普通大众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化,把它变成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让大众真正感到这种方法对指导实际工作切实有益。

通过“现实化”让大众感到真实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过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之在实际生活中、在人民大众中发挥其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通过“通俗化”让大众感到活泼生动。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通俗化是达到大众化的一种必要手段。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使之更加适合人民群众的口味,更加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列宁就曾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和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外来语。”并提出了一个富有深刻内涵的著名公式:“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大众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学会用群众语言来表达,既要生动朴实,又要通俗易懂。

通过“形象化”让大众感觉喜闻乐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要求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外,还要努力用形象化的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图画等传播媒体来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宣传。近年来在广大群众中深有影响的《毛泽东》、《邓小平》、《复兴之路》、《旗帜》、《走向辉煌》等大型文献纪录片,都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用电视、电影、网络视频、图画等形象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理论宣传和传播的效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且效果显著的手段和途径。

通过“普及化”让大众感到身在其中。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运用各种形式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普及。当前我们尤其要学会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舆论工具、信息载体和宣传教育媒体,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总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遵循文化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规律,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