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中国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之后
曾经中国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都受到行政管控,近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迈出象征性一步。中国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之后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将存贷款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还差关键一跃。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款利率也实现了市场化,如果未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贷款利率全面松绑 利率市场化迈出一步
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尚未完全放开的状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曾受到行政管控,银行自行调整的空间有限,这使得国内存款利率一直较低。而银行则从较大的存贷息差中受益,储户尤其是中小储户利益受损。
自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拆借网络形成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开启。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央行还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后又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存款利率上限首次上浮,贷款利率下限下浮,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象征性步伐。
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也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只有11%的银行贷款是以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水平发放的。这就是说,只有非常少的借款人将从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措施中受益,而这些借款人几乎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这表明,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实际上短期影响较为有限。
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但它往往和影子银行搅合到一起,通过规避现有利率管制,给存款人带来一些实惠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困难和新的风险。
目前,中国家庭储蓄大部分都局限在银行存款。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其中居民存款大约40多万亿元,相当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