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以来,铜、黄金等金属期货价格屡创新低,全球矿业遭遇“寒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矿业巨头为减少收入降低带来的冲击,纷纷削减开采成本。业内人士认为,在各大矿业巨头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下,国际矿业“寒冬”或为中企“暖春”,不少国际矿业集团已向全球市场伸出“橄榄枝”,中国企业可趁机扩大在国际矿产品市场定价的话语权。
矿业公司集体遭遇价格寒冬
今年以来国际矿产品价格低迷,使矿业公司集体遭遇“寒冬”。路透社26日报道,因国际黄金价格急剧下降,美国最大的金矿公司纽蒙特矿业公司第二季度亏损高达20亿美元。另据媒体早前报道,今年4月,标准普尔将纽蒙特评级前景从“稳定”调降至“负面”,原因是金价将维持低位。
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中国需求减少,全球矿业巨头普遍业绩低迷,股价大幅下挫。今年上半年,全球矿业板块下跌逾20%。有分析认为,国际矿业公司面临近2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高负债、资金链紧张的现象比较突出。
为此,国际矿业巨头纷纷缩减成本。加拿大全球知名矿业咨询机构SNL金属经济集团日前发布报告说,很多矿业公司都在大幅削减开采(勘探)支出,今年全球有色金属的勘探支出预计会削减35%。
2012年力拓注重削减成本以应对波动的铁矿石价格与市场需求,2013年力争削减7.5亿美元的开采成本。加拿大金矿公司Agnico Eagle今年的勘探费用从2012年的1.45亿美元削减至1亿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的报道认为,当前全球矿业公司削减勘探支出,或导致其未来产量增长受限。加拿大标准银资源公司(Silver Standard Resources Inc.)首席执行官约翰·史密斯说,勘探支出被视为可酌情削减的成本,而事实上,从中长期来看,企业必将为这种削减的做法付出代价。
全球矿石资源供大于求
价格寒冬的背后是全球矿石资源供大于求。据彭博社分析,到2016年,铁矿石价格会跌至每吨100美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