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本月17日公布,其2013财年(截至6月30日)铁矿石产量增长7%,达1.7亿吨,创下新高。而此前另一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公布的二季度铁矿石产量也创历史新高,达1.27亿吨,同比增长6%。
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福蒂斯丘金属集团(FMG)则顶着120亿美元巨额债务压力进行扩产。7月23日,FMG公布的报告显示,该公司二季度铁矿石发货量为2500万吨,环比增长24%。2013财年(截至6月30日)铁矿石发货总量为8090万吨,比上财年增长41%。随着各矿山产能的扩大和新矿山的投产,FMG高层日前透露,FMG的产能将在2013年12月底扩张近2倍。与此同时,该公司2013财年资本支出为62亿美元,较计划少支出1亿美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FMG此番降本扩产或是迫于偿债压力的一种自救。上海易贸研究中心有色金属研究主管祁彬娴认为,国际金属价格走势长期低迷,采矿成本却一路走高,矿业巨头盈利大幅缩减。在高额的折旧费用及财务费用面前,部分企业已深陷经营困境,不得不降低成本以换取必要的现金流自救。
事实上,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仍然是国际矿业巨头度过“寒冬”的希望所在。以FMG为例,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期该公司在积极和中国相关企业进行接洽,希望通过抵押部分项目资产和出售股份等方式来获得融资,包括与宝钢、鞍钢、河北钢铁等大型公司都在谈,很多中国钢厂都到澳大利亚进行考察。
(图为大型装载机械在澳大利亚某铁矿砂出口港作业)
中企获扩大矿产品定价权良机
尽管国际矿业公司寄希望于中国需求,但业内人士认为,鉴于中国需求萎缩是导致当前矿产品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企业可以趁此机会扩大在国际矿产品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国际矿业“寒冬”或最终成为中国企业的“暖春”。
从国际金属市场来看,未来中国需求减弱仍将打压市场。祁彬娴分析说,从反映经济晴雨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以及经济增长动力来看,中国经济维持相对低速的增长将成常态,“中国需求”恐难再现前几年的火爆场面。另外,由于全球流动性宽松和投机基金运作的不断成熟,部分有色金属品种(如铜)被赋予了极强的金融属性,而美联储在年底前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甚至退出政策的概率较大,有色金属中长期金融属性支撑看弱。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