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谁实现 强军目标
基层官兵是力量之源更是智慧之泉
●基层同期声
连长李晓勇至今对2011年实兵实装赴朱日和训练基地演习印象深刻,由于是首支进行信息化条件下高寒地区检验性演习的部队,从摩托化机动到铁路装载,从装备保暖到隐蔽伪装,都没有现成经验。全旅上下广泛召开“诸葛会”,并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创新革新了“气压驻锄设置”“器材保温套”“多功能伪装衣”等100余项技术成果,促进了演习任务圆满完成。
◆话题大家谈
秦健(司令部参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近年来,我旅着眼能打仗、打胜仗要求,从旅营体制干部队伍实际出发,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按照工程化建设思路,运用路线图方法,制定人才建设5年规划,加大军政、指技互换和机关基层交替任职力度,特别强化基层岗位实践。从战士、连长到机关参谋一路走来,我是这项规划的直接受益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勤勉实干,埋头苦干的人在旅里是“香饽饽”,重实干、有能力的人就会有舞台、有奔头。
甄永胜(某摩步旅参谋长):众人拾柴火焰高,兵上三千出韩信。基层官兵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军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牢固确立官兵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官兵当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破解各种矛盾难题、推动部队建设向前发展,必须把基层官兵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相反,“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则难以科学决策,更难以使决策在群众中得到落实。
■记者感言
毛泽东曾指出:“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抗日战场上令日寇丧胆的“地道战”“地雷战”,还是上甘岭上让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谈之色变的志愿军“零敲牛皮糖”战术,都是官兵智慧的集中体现。强军路上没有局外人,坚持问计于官兵、问需于官兵、问效于官兵,“群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