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叩门,中国准备好了吗?(2)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叩门,中国准备好了吗?(2)

第二,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于能否占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制高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造性“毁灭”过程在使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的同时,也将使机器人、可再生能源、新材料、3D打印机、纳米技术、生物电子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成长为新的主导部门,这些产业在装备制造、产品研发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中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单纯的体力劳动者更加难以生存。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主导部门的核心技术上不能取得国际领先地位,那么它原先在传统工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也将会丧失。这是因为,每一项技术革命的重大作用远非局限于新兴产业部门,它还将通过组织创新与自身所创造的新型通用技术的共同作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这些产业的生产率发生跃迁。这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最终丧失“世界工厂”优势地位的根本性原因。

第三,分散式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将取代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传统生产方式。前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集中化的工厂生产为基础,并采用中央集权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的生产方式,大权掌握在少数工业巨头手中。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随处可见的可再生能源由数百万自我生产并将盈余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整合和分配的生产者,代替了石化能源巨头控制和操纵能源生产与分配的生产方式。与这种可再生能源新的生产方式一样,以3D打印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可以使每个人都成为生产者,从而出现了“社会制造”的生产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建立家庭式工厂,通过在线交流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与传统工厂经营模式不同,在新型智能化工厂帮助下,网络用户不需要生产车间就可实现设计的量产和销售。这种分散式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将更有助于实现经济民主、改善收入分配和生产社会化。

第四,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和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是“集中生产、全球销售”的生产组织模式,大量食品和制成品从遥远的发展中国家运销到发达国家,在这种长距离运输中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经济全球化模式:机器人的采用将阻止制造业继续从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并使相当一部分制造业逐步回流发达国家;分散式和社会化生产方式将使“分散生产、就地销售”成为大国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的新模式,从而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拿我国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扭转制造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分工格局,有助于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就地工业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工农业比邻而居”的生态发展模式。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制造业提出巨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吕 铁  

像历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条件和产业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础,进而重塑全球经济地理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这将深刻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演进的路径和进程,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成巨大挑战。

一是现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加速削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之所以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要依赖比其他国家更低的工人工资、更廉价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更高的环境污染容忍度形成的综合比较成本优势。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新的制造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生产过程使用的劳动力将大为减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将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成本价格竞争,而是如何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向市场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越、性能稳定且更具创意、更个性化、环境更友好的产品。加之,目前我国劳动力、土地和环境等要素成本已进入加速上升阶段,由此将会导致我国的低端要素比较成本优势加速削弱。相反,发达国家固有的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比较优势则得以强化。因此,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间比较优势格局的变化将使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大的路径选择风险。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