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禁群租,如何解决“北漂”的“一床”难求(3)

【案例】禁群租,如何解决“北漂”的“一床”难求(3)

追问二:让“租床”者何处去?

继“最难就业季”后,2013届高校毕业生又遭遇“最难租房季”。可以说,大批群租者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租床”而不“租房”,主要还是因为租房太难,房租太贵。“租床”可以分担房租,减轻经济压力,虽然给生活和休息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对租床者来说有一个安身之地比什么都重要。

表面上看,清理群租虽然可以减少扰民,消除安全隐患,而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实质上,清理群租就意味着或将流离失所,或将雪上加霜。显然,这也是相关部门不想看到的。再说,清理群租,群租者何去何从?如果不身临其境,外人是很难知道个中滋味的。

追问三 :一赶了之就能完事儿?

执意要挤进群居房里的外来打拼人、誓将“秩序不和谐者”驱赶出小区的治安者,两者在这里是对比,也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城市生存隐喻。在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里,我们总是容易见到此等的角力。不论生活得如何艰难,总有潮水般的年轻人试图闯进来,但城市的有限资源和承载属性,又总在表现出某种抗拒性。最终角力的结果,就犹如对待群租房的方式:城市的管理法则在以刚性力量的途径体现,相对“势单力薄”的拼搏者,只能再去寻觅下一处廉价的暂居之地。

再去做过多的抒情,其实于事无补。需要重复发问的是:为什么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有着如此坚定与不衰竭的吸引力?那些曾经逃回家乡二、三线城市者,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北上广不是可轻易生存之地,而相对落后的家乡也已非“桃源”,发展机会的匮乏,人际交往之间看似不可突破的关系网,让北上广等城市显现出机会众多发展相对公平的特征来。由此,“娜拉”重新归来,即便压力依旧在,即便“租床位”依旧是必须的,狭缝中的青春,也要随梦想而安顿。

【启示与思考】

“群租”现象不只存在于北京,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中都普遍存在该现象。催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房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房租”。拼搏在大城市的打工族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是“群租”行为的主体,他们没有高收入,面对过高的房租,只能是“望房兴叹”!若不是情非得已,谁愿意和一群陌生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谁不想住得宽敞舒适呢?可是没办法,一个月的工资,去除生活费,已经所剩无几,去哪拿出这么高的房租呢!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与别人群租以分摊房租,减轻负担。禁止“群租”新规的出台,无疑是要将他们逼向绝路。

禁止“群租”的初衷是好的,从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说,的确有治理群租的必要。可是除此之外呢?他们有没有想到低收入群体的尴尬境地?从群租者的收入情况和居住条件来看,治理群租还需三思。群租的确有必要规范和治理,但是,像北京这样指望一纸《通知》来治理群租,恐怕起不到多少作用,只能变成“表面文章”。这是因为,群租是一个沉重的民生问题,对待民生问题不能简单去“治”去“禁”,而是要通过住房改善和保障,来减少群租。有关部门要做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增加出租房供给,给高房租“降温”。要不然,“群租”不成,却又付不起高额房租的低收入群体,最终只能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在城市中的工作机会。这样下去,最后只能是“穷者更穷,富者更富”,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对于“群租”现象,要想真正予以整治,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公租房和廉租房政策的出台,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无疑是一大帮助。然而,现实中也普遍存在着“公租房”和“廉租房”申请门槛过高的情况。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却达不到申请廉租房的某些年龄方面的要求;有些外来务工人员,也常因为户口限制无法申请。要想从根本上整治“群租”现象,还需要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与管理,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切实保障民众“住有所居”。“群租”新规只是“表面文章”,无法从根本上整治房屋租赁市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