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之本:抵制享乐杜绝奢靡

治国理政之本:抵制享乐杜绝奢靡

(原标题:反对奢靡享乐关乎治国理政之本)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甚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反对“四风”,其中就包括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一对孪生姐妹,大凡热衷于搞奢靡之风者,往往是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追求者。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反对奢靡享乐不仅关乎党风政风、更关乎社会风尚和民族精神,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一言以蔽之,反对奢靡享乐关乎治国理政之本。古人讲“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其中的道理不可不察。

4437e64cb827128ad9171b

奢靡享乐之风败坏党风政风,腐化政治生态。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讲究排场、挥霍浪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一些党员干部追名逐利、贪图享受,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哲学,个别人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甚至过着朝歌夜弦、醉生梦死、乐不思蜀的生活。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如果任由党政机关的奢靡享乐之风蔓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隔开,党和政府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因骄奢淫逸而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我们不能引以为戒,从狠刹奢靡享乐之风入手,净化政治生态,改善党风政风,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难免会导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令人嗟叹的结局。

奢靡享乐之风危害社会风尚,使物欲横流、民德趋薄。我国传统社会历来把良风美俗视为为政之本。古语有云:“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而要教化人心、敦风化俗,就必须把提倡艰苦朴素、防止奢靡享乐视为急务,正所谓“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启蒙时期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对此也有相同看法,他曾尖锐地提出:“奢靡问题究竟关乎什么问题?它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让国家煊赫而短暂,还是使国家有德而长久。”何以如此?因为“奢靡之风一盛行,必然会败坏风尚”,而良好的社会风尚“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奢靡享乐之风腐蚀国家德性,弱化民族精神风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雄健质朴之风曾使历史上多少不起眼的小部族勃然而兴、称雄一时!奢靡享乐之风则毁灭了多少煊赫一时的太平盛世!一旦奢靡之风蔓延、享乐主义盛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斗志就会被消磨。南陈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灰飞烟灭,开元盛世在霓裳羽衣曲的莺歌燕舞中遽然转衰。早年罗马共和国凭着刚毅质朴的德性,打败了繁荣富庶的迦太基,直至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使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而后来罗马帝国把当时西方世界的财富都搜刮一空后,自己却被那些根本不知财富为何物的“蛮族”所灭。由此可见奢靡享乐之风对国家德性的腐蚀作用,它与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趣味,与质朴刚健、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奢靡享乐之风加剧贫富分化,损害社会公平正义。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曾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勤劳的工人阶层的饥饿痛苦”同富人“粗野的或高雅的奢侈浪费之间的内在联系。”孟德斯鸠也曾说过:“奢侈与财富不均永远成正比。一个国家里,财富分配如果均匀,就不会有奢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却已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各类令人瞠目的天价烟酒、豪车名表,很多人趋之若鹜。与此同时,却还有一些人在为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计问题发愁。奢靡享乐之风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裂痕,助长了被剥夺感和仇富心理,损害了基本的公平正义,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