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避免城市化陷阱?(2)

中国如何避免城市化陷阱?(2)

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载体

第四,农村的现代化。在任何社会,城市化有一个限度。从发达的OECD国家来看,城市化率为70%左右,并且这70%的人口很多都在向往着过乡下的生活。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2%左右,离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城市化率一旦接近65%,农村的附加值就会遽然增加。所以,中国在推进城市化的时候,也应该正式提出“保护农村”了。

中国历来把农村和“落后”等同起来,这和欧洲的城市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欧洲城市化比较早,但欧洲的城市化和保护农村一直是同时进行的,并且欧洲人一直把农村视为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载体,不可随意破坏。这种情况到今天从来没有变化过。越是城市化,人们越是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在亚洲,日本对农村和农业的保护,在很多年里是政府的重中之重。韩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建设也做得非常好,成为亚洲的一个典范。这方面,中国一直是一个反例。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现代化都是通过牺牲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来实现的。这是因为现代化强调的是经济面,所以从前的提法是“农业的现代化”。其实,比较科学的提法应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代化。

直到中共十六大之后,在胡锦涛、温家宝主政时期,才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这应当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之后,高层又进一步提出了“城乡统筹”的政策概念。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政策话语里面,这些早先的政策话语消失了。现在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有必要把这些话语重新提出来,并且提到更高的程度。要意识到,城市化绝对不是消灭农村。但如果不明确提出“保护农村”的概念,各级政府还是会继续把城市化理解成为消灭农村,把农民赶出土地。

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方面或者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城市体制改革。城市体制改革可以产生GDP(国内生产总值),并且是好的GDP,同时又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改善城市的治理。有几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尤其重要。

首要的是要通过户口制度的改革把农民工融入城市。大规模农民工的存在,和改革开放以来光强调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有关。农民工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现在农民工二代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第三代也已经开始。第一代农民工有过农村生活的经验,一旦没有了城市工作,他们可以回到农村,继续他们的生活。但第二代大多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毫无农村生活经验,要他们回去农村,是一个不可能的使命。对第三代农民工来说,这种可能性更小了。如果城市不能消化他们,这个群体便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终极根源。实际上,二代农民工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不公平感。他们和城市居民的小孩一同成长,接受差不多的概念,但在现实社会,他们和城市居民的权利有多大的差别!这只有这个群体本身才能感受得到。如果城市继续歧视他们,城市必然会受到他们的惩罚。

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村

与此相关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首要是保护农村,保护名义上的土地拥有者农民的利益。现在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集体土地所有制可以说农村所有问题的根源,不仅在农村内部产生着无穷的冲突,而且也产生着农村和外部之间的冲突。就内部来说,矛盾在于,任何一个集体的土地量是固定的,但集体的规模是不固定的。生老病死、婚嫁等都会改变集体的规模。一旦规模改变,土地就要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再分配,而再分配必然在这个集体内部产生利益冲突。就外部而言,表面上农民是集体土地的拥有者,但拥有者往往享受不到实质性的利益,获得土地利益的是农村集体的领导者(农村权势人物,不管是任命的还是选举产生的)、上级政府、开发商等外部成员。这就产生了农民和这些角色之间的巨大矛盾。不可否认,农村的大部分冲突都是和土地有关的。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