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化社会结构入手加强社会建设

从优化社会结构入手加强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当前,我们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实际上是结构问题,社会结构不协调是产生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只有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才能和谐健康发展。因此,从优化社会结构入手改革社会体制,就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现实选择。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强基工程”,统筹化解结构性矛盾,着力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基础性、源头性问题,实现了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

1

推进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结构

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融合,能够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哈尔滨市农村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86.6%,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2%,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结构特征鲜明。从这一实际出发,哈尔滨市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重新布局县域经济板块。重点发展8大产业,培育3大特色养殖加工板块,打造10大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支持50户龙头骨干企业。2012年,在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哈尔滨市县域经济逆势而上,新上项目1352个,固定资产投资达848.9亿元,同比增长30.9%;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541.8亿元,同比增长13.6%。

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科学修编城乡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和群力、哈西新区以及哈东区域;松浦、阳明滩大桥等跨江通道建成通车;哈阿(哈尔滨至阿城)快速干道等出城口道路相继打通;绕城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实现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域路网贯通,提高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启动实施“百镇提档升级、二十镇试点引领”工程,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68个,农村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近郊户籍人口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连续3年出台文件降低落户门槛,预计到2015年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自2012年起,实施为期5年的百万农民进城镇和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双百万”工程,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市场,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带动农民增收。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43元,增长19.1%。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