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廊坊市委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与会者围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与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在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关键环节和着力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反映了近期学术界对社会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成果。

1

改革社会体制势在必行

社会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体制是社会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安排,包括社会运行体制、社会组织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区构成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社会体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运行。

学者们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的社会体制总体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社会管理的理念、组织、形式、手段、方法等不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社会管理的体系、制度、机制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高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社会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要求社会体制作出相应改革。此外,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也需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体制改革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是运用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管、控制的过程和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富有凝聚力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必然要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应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社会管理应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基层民众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服务与管理相融合,有序与活力相统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转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