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会行为规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法制规范在调整关系、约束行为、保障权益、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公正执法和严肃执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制定社会诚信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健全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各类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不断提高服务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的教育、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特点分类施策。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和完善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建设,提升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管理水平。
总之,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应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