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它也使建设中的“舟山群岛新区”面临新的挑战,由于上海和舟山处于一个几乎相同或相近或相似地理位置上,估计一个很难会再批准与上海具有相同或相近或相似的政策。
同时,对“舟山群岛新区”来说,上海获批“自贸区”也是一个错位和借势发展的机遇。这就需要思维的创新:可以往哪里错位?借什么势和怎么借势?这涉及创新的角度和速度。“上海获批自贸区”之事说明,“舟山群岛新区”的创新不仅需要纵向出新,而且更需要横向出新。
舟山群岛的资源究竟在哪里,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问题。从“自贸区”的角度看,它有如下四个方面独特优势:一是深水岸线。不仅水深,而且线长;不仅有直线,还有圈线,更有群线。这是建设枢纽港的必备条件。二是气候良好。这是做科研和做学问的好地方。三是文化优势。特别是佛教的菩萨道场普陀山的观音文化,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传播的流域,已经产生一个文化传播的极地。四是后发优势。原先越不发展和发达,后来就越容易发展和发达。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发展所借用的势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先期发展往往会成为后期发展的障碍,尤其在不同性质发展上更是如此。
我们应当深刻地领会国家设立“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意图。其经济的战略意义在于,要进行一次整体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沪甬能做的更多的是经济的局部转型升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应做、可做和能做的却是经济的整体的转型升级。虽然也有专家认为,舟山有成为中日韩自贸区中方最佳选择地的可能。但无论从基本要素的状况或是从机理、机制和体制看,沪甬争取“自贸区”的可能性不仅要比舟山大,而且要大很多。舟山即使是一定要以“自贸区”为目标,也有一个如何避开和利用沪甬各自优势的问题。其实,沪甬的优势和劣势都在先发上。先前的发展往往会成为后续转型升级发展的障碍。这就需要“舟山群岛新区”要与沪甬形成一个错位发展的态势。任何国家战略的作用都要意在长远、全局的带动,所以,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就一定要包含对浙江省、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的考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