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开放:构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向西开放:构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1

目前,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不确定,而中亚地区、亚欧大陆许多新兴经济体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和亚欧大陆桥中间地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之一。我们要顺应战略机遇期新的形势,在继续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的同时,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拓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空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应在这一大背景下谋划和推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构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一、促进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实现中国最大的战略利益

向西开放与中国的战略对冲。中国的蓝海战略在过去30年里的成功离不开有利的外部环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民币升值导致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发展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萎缩,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引起的连锁反应给中国带来了国际政治经济方面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应该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战略对冲。中国既可以成为一个海权国家,也可以成为一个陆权国家,通过渝新欧、中吉乌、中巴伊等铁路的建设,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促进亚欧大陆的经济整合,使之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整合之间形成战略对冲,最终促成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诞生。

中俄合作共同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无论是出于传统的能源安全和反恐的需要,还是从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从而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亚地区对于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试图构建新的欧亚联盟,并通过“俄白哈”关税同盟等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其与中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然而,俄罗斯试图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尤其是其开拓亚太能源市场和重建非资源类经济体系战略构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巨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以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条件为中国通过上合组织,以及利用和搭建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力,以及中俄合作共同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提供了契机。

西部开发、对口支援与新疆内源性增长。新疆作为我国加快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构建向西开放的现代工业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应该是第三次援疆的重要历史任务。在第三次援疆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快联通中亚、南亚和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央政府、援疆省市以及央企和民企的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建立稳定的市场和原材料供应渠道。

向西开放与新疆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建构。新疆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帮助下,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培养了少数民族人才,并通过陆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口援疆战略规划,新疆经济社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建设“东联西出”的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亚、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新疆才能实现对内对外两个开放,进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构建起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在新疆发展外向型产业,不仅要考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更要顾及生态特点和族群结构,尤其不应简单地把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提高作为发展目标,也不应把引入外来资金开发当地矿产资源作为主要发展手段,这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利于培养当地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时,一定要优先考虑促进当地民众的就业和创业。

向西开放有利于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布局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考虑国家安全和发展。我国这些年东南部发展得很快,人口聚集得多,但中西部地区城市发育明显不足,导致了人口长距离大规模流动、资源大跨度调动,极大增加了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成本,既不利于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也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向西开放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将科学、高效地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在中西部一些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值得认真谋划和推进。我国在城镇化形态上,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城镇发展也不协调,中小城市发育不够,小城镇数量多但规模小,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十分有限。怎样找出有效的办法,积极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更好发展小城镇,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也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