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养老金并轨 乃人心所向(2)

【案例】养老金并轨 乃人心所向(2)

关于当前企业年金的现状,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中描述道,“尽管2011年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大幅提高,而且主要得益于覆盖人数的增长,但其覆盖面仍然十分狭窄,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出台,很难指望企业年金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未来几十年担负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任”。

“以我自己为例,我所在的企业1996年左右就建立了退休补贴,高工300元,工程师200元,一般工人120元。2002年年金化,一次性交予保险公司,以后每月由保险公司支付至今。当年300元将近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现在只占据了上海市2011年的平均工资的很少一部分。这样的年金很难引起人的兴趣。对于一些企业工人来说,退休养老金保证的只是基本生存需要,而不是尊严,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掌过大权但为国家作出过一定贡献的企业知识分子、工程师的尊严。对企业的领导来说,他们可以不在乎这点儿退休金,但对多数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高风说。

养老金双轨制“走的不是一条道”

对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其弊端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出席《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式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高度重视和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的时候了。

“目前社会上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养老金待遇方面,由于双轨制所导致的待遇差距过大问题,这个已经成为一个近年来人大、政协两会之前和期间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金维刚认为。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办法总比问题多。”金维刚说,“这方面我觉得需要通过采取相应的一些政策措施推动地方在这方面的试点,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上社会不公平问题。”

“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企业职工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是45%。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45%意味着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但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替代率能达到80%至90%,其中,公务员比事业单位还稍高一些。”《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他们的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这就是许多人觉得非常不平衡的地方。

对于双轨制,在许多企业职工中间流传着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下来的养老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

一家集体企业的退休职工告诉记者,不走一条道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所介绍,“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由财政统一筹资、统一支付,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公务员不许缴纳养老保险却享受高额养老金,而企业退休职工缴费负担沉重,但养老金水平却远远低于公务员。尽管自2005年起,国家已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企业职工退休金和公务员退休金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推动养老金并轨要靠法律保障

关于如何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业内人士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主任杨燕绥向记者分析,养老金的结构应按人口结构进行调整。养老金双轨制,这是一个养老金的结构性问题。养老金的结构,应该按照人口结构进行调整。

此外,杨燕绥还认为,养老金应该有四个来源:国家、企业福利;国家基本养老;企业员工福利;个人储蓄,还有消费,从消费的积分中产生。四个来源进两个账户,一个账户叫社会统筹,由政府来操作发放基础养老金。剩下的三个来源都可以进入个人账户。所以总体上,老龄化的时候养老金的结构就是四个来源、两个账户。

但是关于未来养老金并轨更深层的争论,则和相关法律有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