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恐怖主义“新生态”致美国再陷困局

国际恐怖主义“新生态”致美国再陷困局

【核心提示】8月1日,美国国务院称,通常在周日开放的部分美国驻外使领馆由于安全原因在周日(8月4日)关闭,随后一些欧洲国家也跟风闭馆。事实上,新一轮全球反恐预警是在美国收缩反恐战线和调整反恐策略过程中发生的,其背后也折射出逐步成型的国际恐怖势力新生态。美国反恐思路与国际恐怖新生态之间的碰撞与困惑,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01308140940007665

8月1日,美国国务院称,通常在周日开放的部分美国驻外使领馆由于安全原因在周日(8月4日)关闭,随后一些欧洲国家也跟风闭馆。事实上,新一轮全球反恐预警是在美国收缩反恐战线和调整反恐策略过程中发生的,其背后也折射出逐步成型的国际恐怖势力新生态。美国反恐思路与国际恐怖新生态之间的碰撞与困惑,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地”组织在中东北非死灰复燃

今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防大学讲演中说,“基地”核心网络在2011年拉登之死后遭受重创,藏匿在巴阿地区的骨干力量纷纷折戟,已基本无力对美国和西方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然而,巴阿地区适宜“基地”生存的土壤仍然肥沃,部落地区仍是“基地”核心和外国恐怖势力藏匿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这一地区的贫困落后状况和众多极端组织为国际恐怖势力提供了广阔活动空间。中东北非动荡以来,“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找到了积聚和扩大势力的机会,利用利比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国的局势招兵买马,并酝酿新一轮恐怖袭击。此次全球恐怖预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事实上,“基地”在经过短暂的权力真空后,扎瓦希里和瓦赫里等新领导层已浮出水面,并应对时局制订与美国和西方对抗的新策略。一方面,“基地”从中东北非乱局看到机会,将加紧乘乱重返,开辟新的财源招募渠道和袭击西方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基地”将加强与中南亚极端和恐怖势力的联系,策动“乌伊运”等势力回流中亚,缓解美国的军事打击压力,争取图存壮大。

美国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反恐转身,并非该地区的恐怖主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是美国在实力削弱背景下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不得已举措。在巴阿恐怖势力有可能东山再起的情况下,中东北非动乱对国际恐怖势力产生的后遗症逐步显现,甚至出现开辟恐怖新阵地的态势。一方面,政治伊斯兰势力的上升已使地区国家出现新一轮伊斯兰化浪潮,“萨拉菲派”势力对中东政治的影响力增大,客观上为极端势力发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基地”各地分支也抓紧时机扩大影响,在中东北非重新获得新的立足点,影响力逐渐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转移至也门、索马里和萨赫勒地区。盘踞在也门的阿拉伯半岛分支,利用也门政要更替出现的安全真空,在南部部落地区积极招兵买马扩大武装,不仅站稳脚跟获得根据地,而且还出现建立地方伊斯兰教法政权之势。半岛分支已成为最有可能在当地建立“塔利班式”政权的极端武装之一,美国对该组织的重视程度和反恐部署已超过巴阿。

半岛分支新动向使美国不安

美国此次大规模闭馆,就是在美国情报机构截获了“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与半岛分支头目瓦赫里的电话会议通信后作出的反应。扎瓦希里授权瓦赫里近期开展对美目标的大行动,并可协调利用其他分支机构的力量,迹象与“9·11”恐怖袭击前十分相似。目前,半岛分支已成为“基地”组织实力最强、最具暴恐技术发展实力的分支;同时,半岛分支有强烈的袭击美国意图,2009年制造了圣诞航班袭击案,2011年又制造了货运班机袭击案。此外,半岛分支还是煽动美国国内极端分子进行本土袭击的主要力量,美国人奥拉基投奔也门创办了从事极端宣传的英文杂志Inspire,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头目,此人虽在前年被无人机击毙,但他的宣传已使相当一部分美国穆斯林极端化,为美国国内不断发生的本土恐怖袭击埋下祸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