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继续传统投资方式对城镇化是灾难(2)

迟福林:继续传统投资方式对城镇化是灾难(2)

时代周报:江苏、山西等地出现了比较紧张的债务风险。你认为这会不会进一步加重或者演化成地方经济的危机呢?

迟福林:局部地区的地方债风险会暴露出来,但总体上看,主要还是采取了措施。这里的具体措施是指:第一,国家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放在户籍和人的城镇化上;第二,中央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加大对地方的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第三,是要放开市场,地方需要投资的,市场就要放开,然后中央只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时代周报:中央要求审计署今年7月底开始摸底地方债行动,释放出了一个什么信号?

迟福林:第一,家底要摸清;第二,对于地方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第三,各级政府都要想办法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再增加地方债的规模,再加大地方债的风险。

我最大的担心是传统投资方式再继续

时代周报:现在到处都在推行城镇化,很多城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管不顾自身的债务危机,热衷于造新城。很多专家担心这会演变成新一轮的“造城运动”。你怎么看这一现象?地方政府为什么热衷于造新城?

迟福林:造新城的风险很大,现在关键是国家要出台政策禁止这么样去做。地方政府热衷于造新城是体制的问题,因为无论是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财税体制,还是如今的干部选拔机制,都和GDP联系在一起,造新城可以拉动地方GDP的增长。

时代周报:那么城镇化会不会让地方债加剧?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让地方政府没有过大的债务压力,又能解决城镇化大规模投资的资金问题?

迟福林:现在,城镇化可能加大地方债的规模,因为我们目前竞争性地方政府模式还很难改变。但是如果中央政府出台的改革(措施)在某些方面有突破,那就是好事。比如说我们加大市场开放,比如说地方上的公共设施投资,主要是社会资本,政府购买服务,如果这个速度快,那么就会大大减少地方政府的投资压力,这个快就会很好;第二,财税体制改革的(加)快,也可能会减少(地方债)。

所以,现在关键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代周报:通过投资来拉动城镇化,会不会担心投资过热的状况出现?

迟福林:现在我最大的担心是规模城镇化引发的传统投资方式。过去是以产业和工业来推动城镇化,以土地扩张为前提,以房地产为主要支柱,这种投资要是再继续下去,对未来的城镇化来说就是一个灾难。这样的城镇化短期来看会拉动(经济)增长,但中长期看就会是灾难。

人口城镇化的投资空间相当大,我算过一笔账,到2020年,会有4亿农民工进城,按每个人10万块的最低标准来进行公共设施建设,这就是40万亿的投资。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投资空间,而是要进行投资结构的转型。比如购买城市的轨道交通是投资,那么与人口城镇化相适应的教育、医疗等也同样是投资。此外,政策制度一定要有创新。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适应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及其发展的大趋势,推进投资结构的转型。在推进投资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拉动投资,从而使投资成为有效的投资,最终实现消费投资的动态平衡。

破解资金难题关键取决于市场开放程度

时代周报: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地一直是地方政府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地方政府还债资金的主要来源。

迟福林:土地扩张,正是传统的增长模式当中的一个问题。如今地方政府完全承担的土地已经没有多少扩张的空间了,地方政府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再用拉动GDP总量为目标、以土地扩张为突出特点的增长模式,这样的方式很快就会走不下去了。

时代周报:那地方政府应该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迟福林:在过去土地是地方政府资金的主要来源。现在,如果市场开放得够快,那就会有投资。其实现在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社会资本并不少,所以即使市场开放,也是有一定保障的。换句话说,就是肯定会有投资进来。现在关键的是取决于市场开放程度。中央政府在这一点上其实很明确,就是政府放权来激活市场。比如政府出面购买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设施服务,下一步就是教育、医疗、文化市场的开放,这个是很重要的。

时代周报:前两天广东出台了一个土地和宅基地流转的意见,这是一个试点,还是有可能展开来?

迟福林:我的主张是要展开来的。因为农民对宅基地没有法律上的权利,只有农民对宅基地承包地物权化了才有权利,所以,这是承认(向)农民自主权走了一步。但是这一步不能在一个地区,因为这是整个物权法的修改,在某些地方试点后在全国推广,是一个大方向。当然这个政策在短时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起来可能还有难度,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法律的修改。

这次城镇化之后,农村土地的改革会从征地开始,然后逐步涉及到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就是刚刚讲的物权还是债权。承认农民土地使用权是产权,这就是物权,那就要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土地的性质可以不变,但产权主体必须清楚。不过这个我们搞了很多年了,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城市住房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奇高

时代周报:谈到土地改革,不得不说在这次全国地方债审计中,与地方债相关的房地产项目成为审核的重点。因为不少房地产项目的债务压力一直隐藏在地方债的风险评估中,可以说,每当地方债危机到了紧急关头,房地产总是成为最后的救星。最近多地房市出现了“火烧连营”的局面,其背后一个重要动因就是解救债务重重仍要举债发展的地方政府。那么,此次城镇化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