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强法治建设。不可否认,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目前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法治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瓶颈”。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阻力主要来自盛行了几千年的宗法制度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关系至上,权力至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尊法守法反而吃亏,电视电影大兴古装剧,教导人们默认传统社会的种种做法,等等,这些情况也阻碍了法治建设。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身居要职者守法用法,一大批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不断让人们尝到守法用法的好处,让权力和关系在中国行不通。这就需要改变以领导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权力为本,法律至上而不是权力至上。具体来说,要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政府要奖惩分明,“勿以善小而不奖,勿以恶小而不惩”,对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中国发展的人予以重视、表彰和宣传,对违法犯罪、阻碍中国发展、损害中国利益和中国形象的人进行惩罚;对那些挟私打击报复爱国人士的人,要根据法律坚决进行打击;等等。只有加强法治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人们才会重视守法者和推动中国发展的人,唾弃违法者和阻碍中国发展的人。
第三,坚持唯物史观教育。时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占据了一定市场。历史虚无主义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否认存在任何客观的历史,用片面的、割裂的态度对待历史细节等,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恶劣,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重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为例,教师既要帮助学生从整体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宏观视域来认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又要从微观的角度,通过探讨具体的人物事件等帮助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有感性的深入的理解;既要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得到传播,又要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是广大中国人民创造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采用研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在点评时应该有理有据,破立结合,既有对错误观点的批驳,又有对正确观点的阐述,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青少年树立唯物史观,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他们才可能正视历史,客观看待历史人物,重视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而不至于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迷惑。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李文海先生说过:“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我们以智慧;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我们应该记住,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过去和今天推动中国发展的人,更不能抹黑曾经和正在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中国的强盛需要每位爱国的中国人的奉献,他们的贡献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只有重视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能调动起更多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